三十年前,程家是A市的显赫之家,程家当时的一家之主、程柳的爷爷,开了一家化工原料厂。
规模日渐扩大,一时风头无两。
家里大哥大、BB机、翻盖触屏手机,再到大壳子电脑应有尽有。
小汽车全市仅有不到十辆的时候,程家就有一辆。
那时A市有人结婚,除了去租车行租车,就是到程家借车。
就连临市企业家都纷纷到A市来学习参观程家的化工原料厂,厂房之大令临市老板自叹弗如。
这个化工原料厂是程柳的爷爷一手操办,程柳爷爷十几岁一个人从农村走到城市打拼,写得一手好字。
扯块白布,上用毛笔写上“修表”二字,穿上棍子,扛着棍子走街串巷给人修表,就这么在城里扎了根。
后来因为写字好看,得人赏识,进了体制,程柳爷爷又酷爱读书,知识渊博,且为人正首善良,很快被提拔,管盖房事宜。
当时审查机制并不像现在健全,但是程柳爷爷没有从中获利过一分一毫,兢兢业业,严守本分,一首到后来有了三个儿子,养家压力颇大,索性辞职,下海做起了生意。
程柳爷爷吃苦耐劳,正首却不死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事业顺畅,家庭也美满,养的儿子颇有出息。
大儿子程锋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二儿子程创、三儿子程剂都在外地创业。
大儿子程锋毕业后分配进了体制。
按理说这个学历在体制里将来前途无量,但程锋本人大学刚毕业,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他看不惯体制里的弯弯绕绕,更看不惯所谓的人情往来,有一次主任喊他去家里喝茶,他却因看不惯主任平时对领导阿谀奉承、对下属吹胡子瞪眼的做派拒绝了主任,科室里有人要一起向领导送礼,程锋也不送。
整个人正的可怕。
几年下来一首在原位不动,程锋觉得体制内的生活一眼望得到头,晋升无望就只有熬资历,自己也成家了,工资勉勉强强够维持生活,也不好意思找家人再要钱。
在听说银行工资高后,程锋果断地选择辞职去银行工作。
程锋非科班出身,进了银行只能做最基础的抄录工作,饶是如此,程锋也在抄录中学习到了不少程序和单子背后的道理,每天下班后程锋就抱着厚厚的财经书苦学,再加上程锋文学功底甚好,单位聚餐也好,客户应酬也罢,程锋都能毫不犹豫地出口成章、作诗一首,且涉猎面极广,谈什么都如数家珍,深入浅出,最终,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出色的办事能力,程锋在银行业慢慢打响名头。
打响名头之后,程锋自觉想要挣大钱,加之在银行业待久了,耳濡目染想要进行一些投资,于是他选择了风险高的股市。
捣鼓一段时间,赔了三十万。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万元户都是少数,程锋却赔了30万,天文数字,程锋不得己向父亲求助。
父亲的化工原料厂生意红火,所幸能帮他兜底,还了他的30万后。
他答应父亲踏实上班,绝不再碰股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