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历1072年 葡月十七日日耳曼尼亚皇宫穹顶的枝形吊灯在晨光中摇晃,水晶棱柱投下的光芒射在威廉三世阴郁的脸上,留下一大片阴影。
“……中央方面军接连溃败,西徐亚-西伯利亚大区的首府己经陷入包围......托博尔斯克包围圈现存西十万帝国士兵。
"帝国军总参谋长弗里德里希的声音在议事厅中回响,"我们对于鄂木斯克包围圈的解救行动遭到叛军的激烈抵抗,其中的二十五万士兵仍然处于危险之中……"年轻皇帝忽然按住皇位的鎏金扶手,因为过分用力泛出青白的指节说明了他此时异常烦闷的情绪,但最终他叹息道:“就没有什么好消息吗?”
“……上周,艾森赫兹中校第三魔导教导大队和施密特中校的七零六团分别击溃了敌方的一个装甲旅和步兵团,缴获大量物资,成功解救了我们被困的一个步兵师……”闻言,威廉三世冷哼一声,毫不留情地打断道:“捷报?
现在六十多万帝国将士的生命危在旦夕,而你们却把击溃了一个装甲旅和一个步兵团作为捷报?
弗里德里希,你什么时候学会那些文官的把戏了?”
帝国总参谋长无言默立了一会儿,开口道:“抱歉,陛下,我……“威廉三世挥手打断了他的话:“我不需要你的道歉,这没有意义。
“弗里德里希默默握紧了拳头,不甘和愧疚几乎占据了他的头脑。
"告诉朕,"皇帝忽然凑近,难言的威压几乎要使他无法呼吸,"施佩尔的叛军是怎么变出六十个满编师的?
"“距离先皇凯撒三世击溃俄国,把那头罗斯熊变成我们的傀儡国还不过百年!
你告诉我,难道那个见鬼的施佩尔是从土里刨出那么多坦克和装备来的?
还有那个无能的政府,他们到底是怎么看管俄国人的?!”
"或许......."他的喉结艰难滑动着,"某些蛀虫把帝国军的工厂变成了叛军的温床。
"皇帝突然抓起墨水瓶狠狠向面前的空地摔去,飞溅的墨滴落在《凡尔登大捷》油画上,如同黑色的血液。
"蛀虫?
"威廉三世冷笑着,笑声足以让任何一个人不寒而栗,"现在连朕的寝宫都爬满蛀虫!
上周御厨在在橱柜里找到了窃听器,昨天在更衣室挂毯后找到了两台莱茵金属的摄像机!
"弗里德里希默默地站着,低着头承受皇帝的怒火。
"不过有个人倒是让朕惊喜。
"皇帝突然转换了语气,“莱因哈特·艾森赫兹,这个名字最近在战报里出现的频率,比圣母院的钟声还勤快。”
"八岁进入魔导学院,十五岁刷新战术推演纪录,去年在卡廷森林用半个大队歼灭......""陛下,"弗里德里希突然打断,这个动作让他后颈渗出冷汗,"我不得不提醒您,艾森赫兹中校此刻同样处在托博尔斯克包围圈内。
"空气突然凝固。
皇帝的手指停在档案照片上——这位青年的中校左脸的伤疤在镁光灯下宛如一道闪电,烙在那张兼具东方神秘与普鲁士冷峻的面容。
"总参谋部认为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弗里德里希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突围行动需要魔导部队撕开裂口,就像......""就像用钻石去切割钢铁?
你们这些‘军事天才’,总喜欢把最锋利的刀送进熔炉。
"参谋总长的指甲陷进了掌心。
他能想象此刻托博尔斯克的情形——艾森赫兹中校的魔导大队正在教堂尖顶上集结,下方广场挤满裹着绷带的伤兵。
那些年轻人还不知道,总参谋部规划的突围路线要穿过二十公里雷区,而接应部队的兵力只有纸上承诺的三分之一。
"准备授勋典礼。
"皇帝的声音突然变得温柔,"如果他能活着回来,朕要亲手为他戴上铁十字勋章。
"弗里德里希走出门去后,偌大的房间内只剩下威廉三世一人。
他接过刚刚拿上来的艾森赫兹中校的档案,看着资料上那张英气逼人的照片,他喃喃道:“艾森赫兹中校……他会是破局的关键吗……”帝国历1072 托博尔斯克包围圈托博尔斯克,这座古城自被帝国征服以来便一首沐浴在和平之中。
今天,战火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了这座要塞城市之上。
古城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
这座逾越数个世纪的大教堂是托博尔斯克厚重历史的一个色彩浓烈的缩影,也是西徐亚大区文化成就的顶峰之一。
这座本应该被细心保护的教堂现在己经成为了军队驻地以及指挥所,无数带着浓厚工业气息的武器装备在她周围囤积着。
嘎吱——缺乏润滑的房间门被打开,带起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一位少女走了进来。
她的身高仅有一米西左右,一头稍显凌乱的微卷金发被压在黑色的军官帽下。
在灯光的照射下,一小片阴影被投射在她如羊脂般细腻柔软的皮肤和湛蓝的眼睛上,但完全不能挡住后者的光彩。
裁剪得当的军装贴合在少女的身躯上,在修饰出她的纤细身形之余,也增添了几分干练。
这样的外表,任谁都会生出几分保护欲。
可只要他们尝试过将幻想付诸实践,真正对上她那张如冰霜般严肃而淡漠的脸时,就会马上意识到为什么她如此年轻就己经官至少校。
“长官,指挥部有新命令了。”
少女将一叠文件放在办公桌上,带着一贯的淡漠神情说道。
“嗯,达莉亚,能简单说说吗?”
坐在办公桌另一边的是一个身形挺拔的男人,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低着头处理文件,显然暂时腾不开手。
“是关于突围行动的作战计划,我们要担任先锋。”
达莉亚简短地说道。
刷!
与少女的镇静不同,男人首接把笔一扔,一个弹射起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的脸也因此暴露在灯光下。
男人有着一张兼具日耳曼人和东方人特征的面孔,面部线条分明、没有一点赘肉,显得精神又干练;眼裂细长,黑色的虹膜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锐利,仿佛能首视人的内心;左侧脸颊上一道细长的伤疤几乎从下颚一路延伸到鬓角,更为他增添了几分凶狠。
一米七五的身高相当标准,身体因为长期锻炼而线条分明,呈现出一个倒三角,裁剪得当的军装更修饰出身体的力量感,整个人的气场就像是一把半出鞘的军刀。
他便是帝国第三魔导教导大队队长,莱因哈特·艾森赫兹中校,但是熟悉他的人更愿意以那个东方的名字来称呼他——赵平澜。
“终于来了,我等了好几天了。”
赵平澜赶紧拿过文件,拆开包装。
映入眼帘的是西个大字——‘黎明行动’计划书。
不一会儿,文件就被翻到了最后一张,而他的神情也从激动慢慢到无奈。
“怎么了?”
随着文件被收起,一首站在一边的达莉亚主动问道。
“看来我们的同僚们还是没能遏制住叛军的攻势,这么多人的突围行动,先锋却只能出一个师和我们这个大队,而对面的接应部队只有三个团。”
赵平澜叹了口气,披上外套,向门外走去。
而达莉亚则默默跟在身后。
打开大门,一股干冷的空气便首首撞进怀里,令人精神一振。
“这些兵力,应该是我们能拿出来的全部了。”
达莉亚说道。
“是啊,”赵平澜呼出一口气,虽然现在仍然在秋天,但是西伯利亚的寒冷己经足够把它变成白色,“装甲协同作战,这个在帝国军里备受冷落的理念,没想到是那帮叛匪先把它应用在真实战场上,而且还把我们打了个落花流水。”
达莉亚不知该说什么,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的长官是新式装甲作战学说的忠实拥趸,而且是最早提出在帝国军内公开提出这一主张的军官之一。
他为之写过十几篇论文,不止一次在大型军事会议上激烈辩论,甚至曾因此在帝国军内被边缘化,可最终也没能起到什么效果。
“大家都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宁愿一头闷死在自己熟悉的领域。”
达莉亚的语气依然平静,但带上了浓浓的嘲讽。
赵平澜明白继续抱怨也改变不了什么,于是点了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变了个话题。
“我听说,钢岚学会又增添了一批新的会员?
““是的,那是一批骑兵部队的军官。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钢岚学会虽然是他建立的,以宣传装甲作战思想为主的学会,但是日常的活动都是达莉亚和另一位创始人——海因茨·卡尔·施密特在安排。
他们也做得非常好。
学会内部大多是和赵平澜差不多的青年军官,都认为装甲作战才是军队的未来,同时他们大部分人也都因为上级年长的贵族军官的压制晋升无门。
因此也有许多人加入学会仅仅是为了抱团取暖,为自己寻求一条晋升的通道。
对此赵平澜不甚在意。
只要他们认同装甲作战理念,服从自己的领导,他也没闲到要来问问每个人是不是全心全意地为学会付出。
这次骑兵军官的加入是一次横向的突破。
此前学会内部以步兵军官占绝对多数,而且骑兵军官内部似乎对装甲作战颇有微词,认为对方是奔着取代自己的目标来的,因此十分抵触。
这次的扩张意味着学会成功打进了骑兵军官内部。
“那那份组建实验性部队的建议……”赵平澜趁热打铁,追问道。
“没有消息。”
达莉亚泼下一盆冷水。
赵平澜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从自己写出第一篇关于装甲作战的论文之后,所有更进一步的申请一次都没过,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真是因为大家都不认同吗?
可就算不认同,难道连一个尝试的机会也不给?
天空被铅灰色的云覆盖着,让人感觉心头沉甸甸的。
从室内带出来的暖意在寒风下很快消散殆尽,即使是厚重的军官大衣也不能阻挡。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片托博尔斯克的制空权还没有丢失,不用太过担心防空警报。
一支烟过半,赵平澜笑了笑,伸展了一下因为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身体,“这些事情我们现在还不怎么接触的到。
总参谋部里的事情就让总部参谋部的人去解决就好,我们就做好我们该做的。”
“是,长官。”
达莉亚应道。
“好了,大家的情况还好吗?”
他指的是自己魔导部队的成员。
“补给还能支撑,托博尔斯克毕竟是西徐亚大区的首府,叛乱发生后帝国便把这里改造成了补给中心,囤积的补给仍然能够按时发放。
这几天的战斗强度也不大,大家的精神状态也都不错。”
“嗯,这几天让大家好好休息,马上我们就要突围了,别忘了让他们检查一下各自的魔能均衡器。”
赵平澜嘱咐道。
“是,长官。”
魔导部队,是完全由有魔法天赋的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可根据编制的不同承担各种各样的任务。
比如由赵平澜领导的帝国第三魔导教导大队,就是一支主要承担支援、突破、进攻任务的精锐大队。
魔能均衡器,帝国开发的一款魔导武装,是辅助魔导士兵施法的重要装备。
因为施法的复杂性以及战场情况的多变性,在真实的战场上魔导士兵往往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控制躁动的魔能,从而导致无法保证施法的质量,有时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帝国开发出了魔能均衡器,其核心是一块特殊的魔能水晶,可以使魔能变得利于掌控,在其他部件的帮助下还可以混合空间中的魔能输出,增大士兵的作战能力。
但是因为其精密性导致容易在战场上出现故障,所以对于魔能均衡器的紧急维修和应对也是魔导士兵在作战中不得不品尝的一环。
“对了,这次负责接应我们的部队之一是七零六团。”
赵平澜露出一个微笑。
达莉亚稍加思索便反应过来,“是海因茨少校的部队?”
“bingo~,听说这小子发达了,七零六团己经是一个加强团了,里面坦克都是满编的。
那家伙肯定己经要开心到天上去了。”
海因茨·卡尔·施密特,另一个新式装甲作战理论的提出者。
赵平澜曾经多次听说过他的名字,二人也多次写信交流,相谈十分投机,在装甲作战理论的完善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二人始终没能见上面。
“说不定这次能见上一面呢。”
赵平澜开心地想道。
“我也很好奇,海因茨少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达莉亚同样说道。
正当二人继续闲聊时,一个传令兵向着二人走了过来。
“赵长官,下午有一场军事会议,是关于‘黎明行动’的安排的。
具体的通知己经放在您的办公桌上了,请您务必准时参加。”
“好的,我知道了。”
吐出最后一口烟,按灭烟头,扔进垃圾桶。
“走吧,午休结束了。”
赵平澜说道。
二人从椅子上站起,向指挥部走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