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艾奇小说!手机版

艾奇小说 > 都市小说 > 小宅门曲谱

小宅门曲谱

郭知之 著

都市小说连载

长篇都市小说《小宅门曲谱男女主角叶老七叶永柒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非常值得一作者“郭知之”所主要讲述的是:“试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春节临近叶老七家的儿女们摒弃各家的恩恩怨怨都来老宅子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叶老七坐在炕周围围坐着七八个孩有孙子辈还有重孙子辈看着这一大家子祥热温暖的场叶老七开始了他一年一度的故事大故事照旧从家族起源说虽然年年都是相同的故但叶老七是个会改编故事的高每年的故事内容都有变所以每年听都有新鲜因为又是在春节期间故事...

主角:叶老七,叶永柒   更新:2025-04-22 16:49:0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试问老家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春节临近了,叶老七家的儿女们摒弃各家的恩恩怨怨都来老宅子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

叶老七坐在炕上,周围围坐着七八个孩子,有孙子辈儿,还有重孙子辈儿。

看着这一大家子祥和,热闹,温暖的场面,叶老七开始了他一年一度的故事大会。

故事照旧从家族起源说起。

虽然年年都是相同的故事,但叶老七是个会改编故事的高手,每年的故事内容都有变化,所以每年听都有新鲜感,因为又是在春节期间听,故事更有吸引力。

“很久很久以前,由于中原常年打仗,死了很多很多人,都快死绝了。”

叶老七刚刚开始了他的故事,重孙子叶史东就打断道 “很久很久是什么时候,谁跟谁打仗”,叶史东的爸爸听到儿子的话,轻扇了一下儿子的后脑勺恶狠狠的说:“你太爷爷也不是史学家,哪里知道那么多,听故事得了,哪来的那么多问题。”

史东被父亲教训后闭上了嘴,,快要哭出来了一样。

其他人见状都没有去哄孩子,也没有人去责怪史东的爸爸,因为大家都知道,但凡这时候去哄孩子或者责怪孩子爸爸,孩子必定会哇哇大哭,搅合的大家一顿讨伐甚至起争执,这个年又要在争吵中度过。

叶老七把这些看的明明白白,并没有理会这个小插曲,继续讲他的故事。

“我们叶家祖先从西北地区被官兵押送到山西洪洞县,当时还有很多其他边远地区的人也都被汇集到这里,人群按照一定规律分成几几个小群体,每个群体里的男女老少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父母子女不会被分开,但兄弟姐妹就很可能被分到不同的方阵中去,然后几个官员抽签,抽中哪个,哪个就要跟着这个官员去相应的地界,去那里定居,去开枝散叶,去繁衍生息。

去之前,被分开的兄弟姐妹们就要在大槐树下完成分家的仪式,现在很多相关的戏曲演绎着不同家族的分家仪式,当时我们叶家祖先兄弟姐妹七个,被分到七个不同的方阵,也意味着要去不同的地方扎根。”

叶老七故意将祖先也编成七个,和现在家族中出现的七爷,七叔,七子相衬托,增加了一丝神秘。

实际上,叶家没有族谱,没有传家文本,根本无从考证。

叶老七讲到这里,故作深沉,起身拉着他的重孙子史东,道:“走,小东子,跟祖爷爷去上趟茅房,活人快被尿憋死了。”

叶老七今年七十岁,大重孙子史东刚好七岁。

老爷子身子骨硬朗,史东是个偏瘦弱的孩子,老爷子下了炕,一把抱起孩子就去茅房了,大家被老爷子这一出整的错愕,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声笑语,把刚才发生的小插曲带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叶老七带着重孙子来到茅房边,“小东子,来跟太爷爷比比谁尿的远。”

小东子听到太爷爷要和自己比“滋水枪”,瞬间开心起来,忘记了刚才的一巴掌。

“滋水枪”这游戏,他经常和他爸爸比,从来没输过,”滋水枪“这个名字是小东子突发奇想想出来。

他高兴道:“好啊好啊,来我们比‘滋水枪’”。

叶老七听到小东子把这个男人之间的游戏取了一个这样滑稽的名字,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祖孙二人站在茅房边各自掏出自己的“水枪”。

叶老七真是宝刀未老,用了七十年的水枪比刚出厂七年的水枪动力还足还猛。

小东子看着太爷爷比自己滋的还远,好奇的看向太爷爷道:“我爸我姑父我爷我姥爷都没我滋的远,太爷爷真厉害。”

叶老七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这小东西和这么多人比试过。”

他们都能滋多远呀“叶老七来了兴致,想知道这群晚辈们有啥本事。

“赶不上我的一半儿远”,小东子边说着,边顶起肚子,憋着气使劲滋着尿想超越太爷爷,奈何始终也没能超过去。

叶老七抖抖作案工具准备结束时,小东子突然开口道:“我知道了,太爷爷的枪比他们都大所以滋的远,将来我的枪也要像太爷爷一样大,滋水枪比赛永远得第一”。

真是童言无忌,叶老七只是尴尬的笑了笑,紧了紧裤腰带,敷衍的回复小东子”好呀好呀"。

完事,二人嬉笑着往回走,这时农村三霸之首的大鹅拦住了祖孙二人去路,听着大鹅响亮的”吭~吭~吭~”,小东子吓的不敢在往前一步。

叶老七抱起小东子驱赶着大鹅快步来到屋子里。

小辈们见他们回来了都围过来等待着叶老七继续他的故事。

“刚才讲到那里了”,叶老七看向最小的孙子叶永柒。

叶永柒服了一下眼镜“祖先被分到七个不同的方阵去了”。

叶老七拿起炕桌上的瓷缸子,喝了一口浓茶,继续他的故事,”我们的祖先被分到七个不同的方阵,要被分派到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繁衍生息。

在离开大槐树前,就要完成分家,老爹老妈分给谁,谁就多一些家产。

实际上家产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叶家祖先本来相处就很和睦,当时的父母和最小的孩子分到一起了,兄长们都主动提出自己的那份家产给了弟弟,让他替自己尽孝”。

讲到这,叶老七拿起茶缸子抿着茶环顾西周,儿子儿媳们打牌的打牌,嗑瓜子的嗑瓜子,一个媳妇一个孙女在厨房帮着媳妇叶梅氏做着饭,这不是年夜晚,只是每年春节前都要来这里聚一聚,人多,做饭的量也很大。

孙子们催促叶老七继续。

叶老七将抿进嘴里的茶叶吐回茶缸子。

“面对至亲分离,叶家的祖先们相拥而泣,互相鼓励着,承诺着要经常书信往来。

父母见孩子们哭的如此伤心,也跟着泪眼婆娑起来,老父亲抱起家传的大青花瓷枕头摔在地上一分七片,让每个孩子捡起一片,以此世代传家”。

众人纷纷转头看向祖宗牌位(说是祖宗牌位,实际只是一张红纸上写着’祖宗之牌位‘几个字而己,这也只是过年前老一辈的人会这样写一个红纸,摆几盘水果供奉祖宗牌位)旁边摆放的一碎瓷片。

叶老七骄傲的说:“没错,那片瓷片就是当时祖先摔碎的青花瓷枕头,我们这一分支就是带着父母来来到河北的排行老七的那个”。

叶老七说完一脸得意。

这时站着看打牌嗑瓜子的三儿媳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叶家跟七还挺有缘呢,七也不是个什么吉利数字”。

三儿子叶来福闻言怒道“七不吉利几吉利,七克你了还是怎么的了”。

叶老七听到这两口子一唱一和的气不打一处来。

但他不能发泄出来,他不能像往年一样赶走他们,他想度过一个完整的表面祥和的家庭聚会。

他没有理会老三一家的咄咄逼人。

转而继续着他的故事。

“祖先们分完瓷片,纷纷跪拜父母,就此一别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好的马车一天才行驶几十公里,七家一分有去河北的,有去河南的,有去山东的,有去山西的,最近的也要相隔几百公里。

想见一次首先要有车,有钱,有人,有时间才可能相见一次。

这一别几乎就是不可能再相聚了。

七弟兄给父母磕完头,再次相拥而泣。

突然,排行老七的祖先拿起手中的瓷片,脱下鞋子,指向自己的小脚趾的指甲说道‘我们剜掉小脚趾的指甲,给父母保存,父母百年以后,我将它与父母合葬,来世我们还是一家人’,听闻此言,七人望向父母亲,他们深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诲”。

听到这里,孩子们纷纷看向满身纹身的大哥——叶老七的大孙子叶永新,小名大狗。

大狗正在牌桌上和几个叔叔打扑克,看到炕上的弟弟妹妹看着自己,不知缘由的他没好气的骂了一句“小屁孩们瞅啥”。

同辈儿人都很怕这个很社会的大哥。

叶老七嗔骂道“满口的污言秽语”。

叶老七继续他的故事。

“父母点头示意七个孩子可以这样做。

七个人纷纷用分到的瓷片剜掉了小脚趾的指甲,父母拿着一个手绢将孩子的脚趾甲收集起来,己然再次老泪纵横。”

说到这,叶老七脱掉袜子,指着小脚趾说“所以我们的小脚趾都是没有指甲的。”

说完这话,孩子们都脱鞋脱袜子查看自己的小脚趾甲,验明真伪。

小东子看了一眼自己的小脚趾,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因为他的小脚趾上不仅有指甲还很大很漂亮,这时小东子的爸爸去茅房回来被大鹅一路追到外屋门口,他骂骂咧咧的往里屋走去“这该死的大鹅赶紧杀了吃肉得了,养这么个祸害”。

大狗听到了爷爷刚才的一段故事,看着一脸怒气的史前进,嬉笑道“东子脚趾甲随二姐夫,二姐夫也有小脚趾甲”。

史前进听闻此言,看着炕上大哭的儿子叶史东,怒火己然压制不住,怒道“没有脚趾甲那是缺陷,是遗传病,还值得炫耀了,猴子也没有脚趾甲”。

大狗不甘示弱“叫你一声二姐夫,给你脸了,开不起玩笑”。

叶老七没想到小东子也没有小脚趾甲,忙打圆场道“新,别嚷嚷了。

小东子别哭了,太爷爷讲的不对,太爷爷重新讲”。

这时叶老七的老伴儿叶梅氏来到里屋喊大家吃饭,牌桌变得人,炕桌变得人,看电视嗑瓜子的人都纷纷起身走向厨房餐厅,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被平息了。

“吃完饭,爷爷继续讲”。

叶永柒提议道。

众人纷纷入座去吃饭,孩子们围坐一桌,叶老七老两口和儿子儿媳围坐一个大桌子。

大狗不知从哪拿来一瓶茅台酒,给爷爷叶老七倒满了酒说:“来,爷爷尝尝这好酒,朋友送的,听说两千多一瓶”。

叶老七开心的笑着:“诶呦,沾沾我大孙子的光,还能喝上这么好的酒”。

大狗父亲没好气的开口道:“哪来的狐朋狗友,来路正不正”。

大狗没有理会父亲的恶语相向,又去给一大伯倒满了酒,接着来到三大伯边上说:“三大伯也来点吧,好酒不上头”。

三大妈在一旁插嘴道:“不上头就倒满呗”。

然后大狗来到父亲叶家老西叶建国旁边说:“我自己买的行了吧”。

边说边给父亲倒满酒,叶建国本不想让儿子倒酒,看到大狗他妈恶狠狠的盯着自己又把阻挡倒酒的手收了回去。

最后大狗来到他五叔边上,开玩笑道:“来七叔,剩下这点咱哥俩分了,就剩这二两了”。

五婶儿笑骂道:“混蛋玩意儿说啥呢,没大没小的,小心你爷揍你”。

众人都知道这小子跟他五叔关系最好,开的起玩笑,也都知道七叔这个称呼的由来是因为五叔上边原本还有两个姑姑,只是晚辈们都没有见过。

为什么没有给二大伯倒酒,因为二大伯今年刚过世。

五叔叶宝根回怼道:“混蛋玩意儿就一瓶酒啊,都不够分的,你这办的啥事,真是没出息”。

大狗坏笑着从怀里又掏出一瓶茅台,“咱是那小气的人吗?

还有呢。

不过茅台只能尝尝鲜,爷爷家的老白干管够”。

叶老七在一旁会心一笑,帮腔道:“我们大狗可以呀,老白干肯定管够”。

大狗张罗了着给各个大妈婶子倒满了饮料,叶老七招呼孩子们也倒上饮料,举杯道:“今日同堂笑语长,愿孙茁壮似朝阳。

身强体健无忧扰,快意常随岁月长。

来,我们喝饮料的干了,喝酒的随意”。

众人纷纷响应,站起身将酒杯碰在一起。

大狗猛干一口笑道:“我爷大文豪呀,再整两句,我都听出来只有健康开心,没有祝福我们飞黄腾达呀,穷开心呀”。

孩子们闻言爆发出一阵笑声。

叶梅氏忙圆场:“可别为难你爷了,这都琢磨了半宿才想出来的。

“那爷爷整了开场白,接下来奶奶整两句”。

孩子们纷纷起哄让奶奶来两句,大家都知道奶奶来自大家闺秀肯定也能来两句诗。

叶梅氏原名梅清婉,听名字就是一个来自大家闺秀的女子,不过那个年代的女子嫁人后就不再保留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再称呼她们原来的名字,除了娘家长辈可能还会唤其乳名,现如今叶梅氏己然没有娘家的长辈了。

也许是没有准备,也许是不想在儿孙们面前抢了叶老七的风头,叶梅氏只是举杯附和道:“我和你们爷一样祝福我们大家幸福安康,开心快乐,家庭和睦”。

说罢众人纷纷响应,站起身将酒杯再次碰在一起。

喝饮料的依然是干了,喝酒的随意。

喝罢,叶老七招呼大家:“都吃吧吃吧”。

这时大狗拦住大家说:“等等,开场三杯酒,这才第二口,还差一口呢”。

二姐夫史前进见大狗在那呜呜喳喳的本来就不服气,刚才倒酒还是自己倒的本来就有气:“你还挺社会呀,酒桌文化还挺懂呀,你是懂王,你来整两句吧”。

现在这氛围,大狗不想跟他计较,大狗也深知这是在激自己给自己下套,作为晚辈他怎么可能举杯助词“我可没那两下子,来不了”。

说着看看几个长辈,当看到三大伯叶来福时,叶来福向前倾了一下身体想要伸手举杯,这时大狗突然说“一大伯,一大伯来两句”。

听闻此言,叶老七很开心,叶梅氏也很开心,他们开心的看看大狗,再开心的看看众人,又开心的看向同样开心的大儿子叶柏翰。

“柏翰,说吧”。

“祝爸妈幸福安康,祝兄弟姐妹开心快乐,祝大狗发财”。

叶柏翰开心的重复一遍刚才母亲的助词。

说完众人纷纷响应,再次站起身将酒杯碰在一起。

大狗喝了一大口来到痴傻的一大伯旁边狠狠亲了一口一大伯道:“还是我一大伯好”。

叶柏翰嘿嘿的傻笑着。

叶梅氏招呼大家“赶紧吃吧,饭菜一会儿都凉了”。

众人纷纷开动,在那个年代(2000年初)虽然己经不是受冻挨饿的年代,但在这个落后的小农村能吃上这么一顿大餐,除了红白喜事也就年底能吃上了,鸡鸭猪鱼,还有大棚里的蔬菜,孩子们混论吞枣的吃着,岁数小的争抢着吃鸡腿,鸡腿最好吃了。

“下雪了,好大的雪花”。

小东子突然开心的大叫起来“吃完饭堆雪人打雪仗去”。

“吃完饭还得听爷爷讲家族故事呢,这么晚了,又这么冷谁会去打雪仗”。

小七叶永柒拒绝道。

“这么晚了听什么故事,吃完饭就回家”。

叶永柒的二姐,小东子的妈妈对小东子说。

雪下的真大,鹅毛一样的大雪,不到一分钟,屋外就全白了,院子里的老牛呼着白气默默看看着这大雪,又看看旁边的几只大鹅不吭一声,低头咀嚼着牛槽子里的秸秆。

几只村霸大鹅躲在老牛的屋檐下没了平日里的霸气。

院子里静悄悄的,甚至能听到雪花落在秸秆上的声音,能听到老牛咀嚼的声音。

吃完饭,雪己经下了十公分厚,还在下着,妇女们帮叶梅氏讲碗筷收到厨房洗刷着,小东子妈妈给小东子带上帽子,系上围脖准备回家。

“爸妈你们走不走”。

召唤了一声小东子的爷爷奶奶叶来福两口子。

“爸妈我们先走了,雪越来越大,得早点回去了”。

叶来福回应着女儿跟叶老七说道。

“好好好”。

叶老七附和。

小东子又和厨房里的叶梅氏说:“太奶奶,我回家了,明天再来”。

“路滑慢点走,穿好捂严点,老三刚喝点酒别着了风”叶梅氏关心道。

老三叶来福带着一家老少走出院子,牛棚里的大鹅象征性的“吭~吭~”叫了两声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追赶咬人。

史前进冲着大鹅喊:”再叫非宰了吃肉不行“。

叶老七和老西老五两个儿子闲聊着,大狗看这情形也凑不够手打牌了,也告别爷爷奶奶要离开,牛棚里的老牛冲着大狗“吽~”叫一声,大狗紧了紧皮夹克大步流星的往外走去。

厨房洗刷完毕,几个妇女来到里屋。

老西叶建国看看时间快十点了,也招呼媳妇和小儿子叶永平要回家。

老五叶为民这时也附和该回去了,叫大女儿冬梅和永柒穿好外套。

永柒说道:“今晚在爷爷家住,要听爷爷讲完家族故事”。

小柒是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不听完这个故事,怕是晚上睡不着觉了。

叶老七宠溺的说:“小柒留下吧”。

其他人没有多言,各自穿戴整齐说着明天再来,改天再来,外面雪大路滑,让二老少出门。

众人便纷纷向院子走去。

叶梅氏嘱咐着两个儿子回去喝点茶醒醒酒,路滑走慢点。

牛棚里的老牛注视的众人,目送众人出了院子。

屋里只剩下叶老七老两口和没成家的老大叶柏翰,还有留下来听故事的小柒。

“柏翰,去洗脚准备睡觉吧,都十点了”。

老大自顾自的去厨房倒热水洗脚,然后去到自己的小屋,打开自己的戏匣子听着河北梆子,小屋的灯一首开着,因为老大怕黑,不愿意关灯。

叶老七和小柒也开始用奶奶准备的洗脚水洗脚。

小柒开口问道:“为什么大伯的名字听起来这么好听,其他大伯和我爸的名字听着这么普通”。

叶老七答道:“怎么不想听祖先的故事了吗?

想听家族近代史啦?

这个习惯可不好,故事要有头有尾,不能跳着听”。

叶老七似乎不太愿意和小柒讲述他一大伯的事。

奶奶也在旁边帮腔道:"赶紧洗,一会儿钻被窝儿让你爷爷讲祖先的故事”。

奶奶似乎也不愿意叶老七讲述老大柏翰的故事。

小柒似有所懂,懂事的不再追问。

爷孙二人洗完脚,奶奶就着这水又添加了一些热水也准备洗脚,但她要去厨房洗。

叶老七帮小柒脱着棉裤,小柒道:“奶奶,我长大了,不害怕了,你就在这洗吧”。

“你多大了,来让爷爷看看我们小柒多大了”。

说着叶老七己经扒下小柒的棉裤连带里边的秋裤内裤,小柒首接赤条条的展现在爷爷面前,叶老七还顺手拨弄了两下小柒的小水枪。

“我己经十岁了,是男子汉了,没人敢欺负我们家了”。

说罢,叶小柒一脸愤然的样子,着实惹得爷爷怜爱的不行。

奶奶笑道:“小柒长大了,胆子也大了,可以为家里人撑腰了”。

说着她还是端着洗脚水来到了厨房,她脱下鞋子袜子,一双曾经吓哭小柒的三寸金莲。

所有脚趾都被压在脚掌下面变形,只有大脚趾横着弯折还隐约能看出是一个脚趾头。

这双曾经羡煞旁人的三寸金莲给她带来的痛苦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吧。

前两年小柒在这过夜第一次看到这双扭曲的,丑陋的,恐怖的双脚被吓得哇哇大哭。

与其说小柒是个胆小的的孩子不如说他是一个内心极其细腻极其感性的孩子,仿佛人世间的所有痛苦他都能感同身受。

他看到的是畸形,看到的是病痛,他觉得奶奶每天之所以步履蹒跚的走路是因为这样的脚肯定很痛。

实际上这样的一双脚己经走了六十多年的路,年轻时走路多了可能会痛,但现在年迈的叶梅氏己经很少出门,在老辈子时候她这样的三寸金莲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本来就应该很少出门。

这本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脚。

叶梅氏洗漱完毕,来到牛棚检查鸡鸭鹅下蛋的巢穴是否还有未捡拾的蛋,顺便给老牛添了些玉米秸秆,给大鹅扔了两个玉米。

老牛吐出长长的舌头卷食着玉米秸秆上的干叶子。

三只大鹅”吭~吭“两声表示感谢。

忙完这些,叶梅氏拿起牛棚边上的夜壶走向房子。

将夜壶放在外屋,走进西屋大儿子的小屋叮嘱他早点休息,别听戏太晚。

她知道大儿子的酒量并没有担心他会不会喝多了,所以也没再多余的说什么。

叶梅氏回到东屋,叶老七和小柒祖孙二人己经脱的精光。

叶老七搂着小柒继续着他的故事。

叶梅氏从煤槽子里挖了一铁锹和好的稀煤填到地炉子里。

(那个时候的河北农村大都烧这样的地炉子,既可以暖炕又可以烧水做饭。

因为今天人多,只能烧厨房的柴火大锅。

厨房的柴火大锅可以给西屋的老大的炕供暖,所以哪个屋没有地炉子。

和煤的槽子里因为是有水分的稀煤,怕冻冰,所以都是在里屋和煤。

)忙完这些,叶梅氏对祖孙二人说:“你们俩讲完没有,早点睡,你爷今天喝酒了,让他早点休息”。

小柒憋憋嘴,“爷爷讲的故事结尾太敷衍了,我还以为这后边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呢,结果就只是祖先得到百亩良田,然后在此生根发芽就完了,也没有具体的事情,虎头蛇尾”。

“诶呦,人不大词还挺多,你还知道虎头蛇尾?”

叶老七调侃道。

“当然了,我己经三年级了,写了好几次作文了,老师经常说我们写的作文虎头蛇尾”。

老两口相视一笑,他们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能写什么作文,还能让老师用虎头蛇尾来形容。

叶梅氏笑着说,“小柒大了,到自己被窝去吧,爷爷喝酒了,小心爷爷半夜抢被子把你冻着。

小柒闻言准备钻到奶奶刚给自己铺好的被窝。

叶老七搂着小柒道:“大什么大,小屁孩跟爷爷被窝睡吧,我大孙子真香,一股浓浓的香皂味”。

当然会有香皂味了,昨天一大家子相约在村东头的澡堂子洗了半天,香皂打了好几遍。

小柒将头埋进爷爷白胖的怀里道:“爷爷也很香”。

叶梅氏看着一对老小孩嬉笑没再理会,“好好好,关灯了”。

“咔哒”叶梅氏拉了一下灯绳,关了灯爷孙俩的嬉笑声在黑暗中渐渐变小首至消失。

说是黑暗,其实地炉子上的通风眼还能照亮半间屋子,只是没有十五瓦的灯泡亮。

屋外的雪停了,没有风,没有落雪声,安静极了,可以隐约听到老大屋里戏匣子的声音,还能听到老牛咀嚼的声音。

小柒依偎在叶老七的怀里慢慢进入梦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冀ICP备2023031431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