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桶每次去食堂吃饭都得排队,老长老长的队,从食堂入口一直延伸到楼梯间,还要转几个弯。
要仔细分析这个队伍的组成,也是可以的。
第一段,往往提前来了5分钟,早早的站到了前面,他们对形势看的很清楚,知道吃饭的重要性,在前面,就意味着新鲜出炉的菜品他们有着优先的分配权;第二段,往往在饭点3分钟前出发,急急忙忙的往食堂赶,看到前面已经站了蛮多人,不禁扼腕,他们也想早点吃到饭,而且卡在饭点第一时间到达食堂,却又不好意思为了吃饭提前守在那里排队,心有不甘又如何;第三段,也就是队伍的末端,到了饭点或者超过饭点才出发,他们的组成人员有时候不饿,早上吃的太好,有时候工作忙的过了头,大多时候认为吃饭也是一个任务罢了。
到了食堂,默默的站在队伍后面,悠悠的跟着队伍移动,等进了食堂,运气好的话还能有点精华或者赶上换菜,运气不好,只能打点残羹剩菜了。
他们有时抱怨,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接受现实。
汤桶在食堂的另一侧,两个巨大的铝合金桶子,桶内的液体很诱人,散发着热气,香气,雾气,表面泛起许许多多油星,令人浮想联翩,也不知道桶内藏了多少宝贝。
打汤是不用遵守规矩的,但大多时候,还是默默的形成了队伍。
有的人端着碗,抢在了前面,看着那个更早拿到汤勺的人,眼里火辣辣的,拿到汤勺的人,拿着一个汤碗,有时候是两个,不紧不慢的开始打捞。
今天是**汤,好货肯定多了,一勺,没捞到,再来,有了,端起碗,倒进自己碗里,很是享受和满足。
也不管后面排了多少人,直到把碗盛满,才不舍的放下汤勺,甚至有时候还要回头看一眼,好像怕遗漏了什么。
抢在旁边的人七手八脚,等到第一个打完汤就要准备好,在他松手的一瞬间去抓住,好似渔夫在水里抓鱼,讲究的是眼疾手快。
心里还要骂第一个打汤的人,好的都被他捞去了。
第二轮打捞往往更加细腻,好东西本来就不多,就要讲究技巧,什么沉底缓出之类吧,恨不得有个捕鱼网就好了,能一网打尽。
他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收获,至少能吃到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