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快快快,我……破……水了”22岁的姑娘叫嚷道。
此声音一出,只见一个身穿蓝布衣服,头裹绿头巾,步履生风大概西十三岁左右绰号叫香香的女人快步冲出家门,天这么冷她此时跑出去干什么?
怎么不先来看看孕妇的情况?
什么事比闺女生娃还重要?
这姑娘该多无助啊!
……“接生姑姑,快……去我家……仙妹要生了”这一叫嚷,房前屋后的族里人都闻声而来。
“这……女子不能在娘家生娃啊,你家儿媳妇还没生呢,你家生孙子的气俗会被弄没的!”
七十岁的正保叔(家族长老)义正言辞地说着。
“是的,我们村一首都不让出嫁女在娘家生孩子”“仙妹也可怜嫁了个没婆婆的人家,不在娘家,能去哪,谁照顾她啊”……“那咋办啊”香香大喘着气,焦急地首跺脚。
“婶子,牛生他们家有个新牛栏还没进牛,要不在那生吧!”
杏花婶子脱口而出。
“牛生,你愿意借我们行一下方便吗?
事后保证给你弄干净!”
香香睁着眼睛央求道。
此时牛生面露难色:“这冰天雪地的,人不得冷得半死啊!
地方借给你倒是没问题……”“顾不了那么多,多谢多谢”说完香香立即赶回家,一群婶子们也紧跟其后。
两分钟就到家了“天太冷了,被子抱两床去垫着”“妈,不行家里就这么两床厚被子”仙仙躺在一块硬板上面露难色地说着。
“都拿去用!
都拿去用!
那个牛栏还没装门,杏花婶子帮忙把马桶挂布扯下来,拿去作遮挡。
接生姑姑拿热水瓶和她的用具,另外菊花婶子,屋檐下的干稻草多抱点去垫着暖和些,别怕姑娘,妈扶你去……”五人顾不得寒风刮脸的刺痛,顶着风雪就这样一脚深一脚浅地往牛生的牛栏里奔去。
杏花婶子干活一向麻利,快速地往湿冷的泥土上铺上干稻草,菊花婶子见势就把被子往上一搭开,随后立马退到门口把第马桶帘子挂在了泥墙的缝隙上。
香香和接生婆刚把仙仙抬上了被子,一股暖流就从仙仙下体奔涌而出,“真快啊!”
杏花婶立马把第二床被子盖在产妇身上,随后掀开帘子走到牛栏外。
门口站两位婶婶放风,给人安全感满满。
屋内三人屋内三人为即将诞生的小生命紧张地忙碌着。
接生姑姑熟练地准备着各种工具,一边轻声安慰着仙妹,“莫怕,莫怕,孩子很快就出来了。”
香香则紧紧握着女儿的手,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期待。
仙妹咬着牙,汗水湿透了额头的头发,随着一阵用力,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紧张的气氛。
“生了,生了,是个女孩呢。”
接生姑姑高兴地说道。
香香喜极而泣,看着襁褓中的外孙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时,外面的两个婶婶听到动静也走进来,看到新生的宝宝都纷纷夸赞。
尽管身处简陋的牛栏之中,但这一刻充满了温暖与喜悦。
不久后,家中男丁将仙妹和宝宝接回了家中好好照料。
这件事之后,村子里关于出嫁女不能在娘家生子的习俗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大家都意识到,亲情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被旧习俗束缚。
时光匆匆,当年在牛栏中出生的小女孩渐渐长大。
她被取名为苏心雨,因为生的那天仙妹心里不知道下了多少场雨。
苏心雨聪明伶俐,模样可爱,成了村里人的掌上明珠。
苏心雨六岁那年,村里办起了学堂。
她背着小小的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
在学堂里,她总是最认真听讲的那一个。
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出生来之不易,是许多亲人的爱与包容才有了她,苏心雨出生的故事,让村庄逐渐跟上时代的步伐,曾经的旧习俗彻底成为历史,只留下满满的温情记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