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纸的发明人。
字敬仲,东汉桂阳人,生于光武帝建武晚期,并精研制剑械制造。
初官小黄门,加为尚方令,永初元年,封为龙亭侯。
安帝即位,贬官廷尉,与相恋厮守的宫女蚺儿殉情自杀。
蔡伦与郑众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年龄较郑众小,从历史政治演变上,他并没有多大作为;但蔡伦在中国文化上的贡献,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他发明了纸。
凡是小学毕业的学生,都念过蔡伦造纸的课本,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如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有同等价值;但燧人氏是中国古代神话,而蔡伦却是有信史可稽的。
后汉志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绿,费而筒重并不便于人,伦力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到现在为止,我们造纸,仍然采用树皮作为纸浆,而一于七百多年前的蔡伦,便有了这样的发明。
但是,我们细读蔡伦的一生史迹,如果他不是太监;如果他不是性情刚烈,如果他不是遭遇政治背景的困扰;他不会发明纸。
因此,本文细述蔡伦造纸的经过,便须对他的个性及为人、任官经历,略作介绍。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今湖南省郴县),性刚倔而好学不倦。
永平年进宫,建初为小黄门,和帝即位转中常侍, 后晋封为龙亭侯。
因受窦太后的指使,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 及太后崩,安帝即位,贬官为廷尉,一气之下,便自杀而亡。
蔡伦并不是奸臣,何以受窦太后利用,而诬陷宋贵人?
这中间有一段过节,也是促成他潜心发明纸的主要因素。
建初元年,章帝即位。
初期宋贵人受宠,蔡伦官位是小 黄门,专门侍奉宋贵人,但宋贵人是一位非常妖娆、狐媚的 女人,每于皇帝临幸之后,却弃宫女不用,而命蔡伦净身, 对蔡伦来说,这真是莫大侮辱,但蔡伦却不敢违命。
一方面 那时候他的年龄还小。
其次,他深知受宠贵人的利害,稍一不慎,只要在皇上面前随便说一句坏话,这小黄门的脑袋便搬了家。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建初二年的一个春天晚上,这时候宋贵人己怀太子刘庆,按照宫廷规矩,自受孕的第一天开始, 皇帝是不准再作临幸之举,更论敦伦之事。
但是,宋贵人是一个性欲非常强烈的女人,这晚上宋贵人沐浴之后,忽听一声吩咐: “你们出去,叫伦儿进来!”
在室外侍奉的蔡伦听得很真切,这是宋贵人的声音,一会儿,宫女们纷纷走出,并冲着他抿笑不己。
蔡伦当时的年龄刚过二十岁,本来就长得一表人材,加以阉割之躯,更是肤色白皙,文雅儒风,确实算得上是一个美男子。
宫女的窃笑,使得他羞愧难忍,这时候有一名宫女叫姌儿,非常同情蔡伦的处境。
因此,等宫女们走后,她靠近蔡伦,轻轻地说:“伦官!
快去吧,不要让贵人生气,你千万要小心侍候!”
“伦官”是蔡的乳名,自进宫后,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由于他一再为贵人净身深感委屈,姌儿常去安慰他,加以姌儿也大他一岁。
因此,从未得到母爱照拂的蔡伦,便大受感动,更把儿当了自己的姐姐看待,彼此倾谈身世,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乳名。
从此,在无人的时候,儿便叫他的乳名,蔡伦因此倍感亲切。
“千万要小心伺候!”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时间不容许蔡伦思量,略略一怔,便掀帘进入上清沐浴太华池。
太华池的温度较高,室内蒸雾缭绕,一阵轻微的拨水声,蔡伦依稀看到这位内宫第一大美人,寸丝不挂,上身轻倚在池畔,下身漂浮在池水之中,用脚尖轻拍着水面,怡然自得,似乎根本未注意到蔡伦的走人。
蔡伦不是第一次看到宋贵人的玉体,过去大多在内寝中,而这次却大不相同,朦胧一片的蒸雾,己增加神秘色彩,满室和熙的高温,提高人体血液流速。
太华池的池水并不是清澄的,那是因为渗入了羊脂,有一种稀淡如奶的感觉,沉浸在池中的宋贵人,全身本己白壁无瑕,如今忽隐忽现的浮没,要是没有一点定力的男人,包管他心荡神驰,事实上宋贵人,便经常以这种醉人姿态,使得汉章帝心浮色授。
蔡伦尽管是太监,但也为这场景所吸引,因此,呆呆地站在池畔,一时感到手足失措。
宋贵人原本是仰卧在池中,这时忽粉头一转,一眼看到如痴如呆的蔡伦,秋波嫣然笑着说,“傻东西!
还不快去拿浴巾来!”
蔡伦愕然而醒,急忙自挂钩中取下浴巾,双手一展,等待贵人的起身。
蒸气使得宋贵人满面香汗,全身也娇弱无力,刚刚爬上池畔,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几几乎要晕倒下来。
“这可了不得!”蔡伦心想,宋贵人正怀着龙种,万一摔倒流产,他这条小命算是赔上了。
蔡伦首觉地赶忙连浴巾裹住贵人的玉体,不料宋贵人趁机便倒在蔡伦怀中,一点不假,她是真的晕过去了。
蔡伦无奈,只好抱若宋贵人,急忙进入内寝,将宋贵人安放在床上,用浴巾轻拭她的身体,宋贵人显然失去知觉,仍由蔡伦轻微翻转、轻微搓揉、轻微用浴巾擦抚,没有一丝儿反应。
这可把蔡伦吓坏了,他低首打算闻闻贵人的鼻息,是否还有呼吸,一阵幽兰般的吐气,芬芳扑鼻,蔡伦放心了。
就在此时,宋贵人猛然双臂环抱,勾住蔡伦的脖子,狂吻着他的嘴唇,丁香乍送,暖如蜂蜜。
蔡伦这次比刚才更为惊愕,急急地挣脱,惶然地瞪视着贵人,贵人张着如剪秋水,亦诧然看着蔡伦。
久久,贵人终于叹了口气:“唉!你去吧!”蔡伦如获大敷,匆忙跑出内寝,却一眼看到姌儿站在室外,想到她曾经提醒“千万要小心侍候”这句话,内心感到一阵无限委曲,鼻腔一酸,热泪盈眶,羞惭地低首而去。
前文曾经介绍过,蔡伦天性孤傲,不善迎奉,尤其是侍奉后宫嫔妃,更不是自己的志向。
自宋贵人这次遭遇之后,性情也大起变化,过去偶去与宫女们嬉笑,受此刺激之后,再也不与任何宫女搭讪,但姌儿是例外,她深知蔡伦的心疾,时常给予安慰、鼓励、劝导,使他浮躁的内心渐渐平息下来。
蔡伦最喜爱的一件事是读书,他经常偷闲到秘书监找杨太史。
杨太史名堪,承袭父亲杨燮太史令的官职,负责整理文史工作,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蔡伦的上进与好学极为欣赏。
某天,蔡伦和姌儿约在御花园见面,并吐露他内心有个愿望:一是希望有天能调到秘书监;一是要求姌儿能同意做他的义姐。
头一个愿望是姌儿无法办到的。
第二个愿望,他认为一定会成功,出乎意料地,儿并未给他肯定答复。
“你相不相信,”她儿王顾左右地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心目中,就有一个向往的理想伴侣,当我一见到他,我就决心和他长相厮守。
自然,那是我未进宫中之前的事,更巧地,他也姓蔡!”
“真巧!”
蔡伦感慨地说:“可惜我们蔡家没有这个福份。”
“你说错了”。
姌儿望着蔡伦,意味深长地说:“在我来说,己生为蔡家人,死为蔡家鬼一辈子也不改变”。
蔡伦对姌儿的贞烈和倔强,感到由衷的敬佩,却并未细细咀嚼她话中的含意。
这次见面后不久,意外地,蔡伦的第一个愿望儿却办到了。
原来自侍浴之后,蔡伦下定决心,宁可杀头,也不再为宋贵人净身。
因此,宋贵人极为怨恼,便趁章帝一次探望的机会,对蔡伦表示极端厌恶与不满,希望把他遗往别宫去当职。
其实章帝对蔡伦的印象并不坏,而且深知他好学又刚正,初期宋贵人极为喜爱,何以突然表示反感,一时感到犹豫不决。
姌儿站在一边,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因此立即下跪禀称:“启禀皇上娘娘!
蔡伦对先朝文史研究很有兴趣,整天捧着书看,成了书呆子,我细细观察,他最近常到秘书监,一看到杨太史便精神百倍”。
“对!”
章帝点头应声说:“就让他到秘书监去好了!”
宋贵人并未表示反对,随行太监立即将谕旨抄录。
蔡伦就这样到了秘书监服务,官职俸禄不变。
蔡伦对姌儿暗中协助,真是无限感激,彼此的感情更与日俱增,可惜这对处境相同的青年男女,因蔡伦生理上的残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佳偶。
蔡伦有这种悲观思想的感叹,而姌儿却完全不同,她认为既然进入宫中,那怕是精神上的寄托,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于是,在姌儿心目中,蔡伦便是理想中的伴侣。
其次蔡伦和杨太史谈起姌儿的身世,秘书监对宫中男女都有详细记载,一如现代的人事管理。
蔡伦最先发现,姌儿本姓宓,七岁便进了宫,从此未走出宫禁一步。
这一发现,使得蔡伦回忆起他和姌儿在御花园中的谈话,她姌儿不可能在七岁就懂人事,有了理想中的伴侣,而私订终身?
至于更巧地指出姓蔡,那更是捏造的了。
那么,她儿为什么要对他编出这个故事呢?
“当我一见到他,我就决心和他长相厮守。”
“你错了,在我来说,己生为蔡家人,死为蔡家鬼!”
姌儿的话在他的脑海中萦绕着,一句一句,像午夜钟声,敲动他每根心弦,他终于用力地敲他的脑袋:“我真傻!
她认定我是她的丈夫了!”
自古以来,“情爱”二字,男人比女人后知后觉。
尤其当女人含蓄地暗示她的意愿,男人浑然无所觉,便象一个幼稚的婴儿,世上多少怨偶,便在这灵犀一点“不”通的情况下,造成多少悲剧。
晚期的“梁祝”故事,便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蔡伦恍然而悟之后,大为激动,再也抑制不住热泪的奔放。
现在,该轮到蔡伦自语了:“姌儿!
你为什么那样傻,难道你不知道我……”一个傍晚时刻,当姌儿来到他的内寝,他羞惭的剖露他的隐衷,像一个襁褓中的幼儿,倒在姐儿的怀抱中抽泣不己,姌儿以颤抖的玉手,摸抚着他的发丝,彼此情感交融的冲击,久久无法平息。
从此以后,姌儿对他的关怀与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只是碍于宫中耳目和禁令,不敢过于表面化,幸喜杨太史对蔡伦视如己出,爱护备至,因此给与他俩许多相聚方便。
这时期,宫中发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一对姐妹花,同时被选入宫中当贵人,并深得马太后的喜爱,选在北宫章德殿侍候皇上,其中姐姐更是一位绝色美人,她就是和帝时代专政的窦太后。
窦氏是官宦之后,她的曾祖父窦融在西汉高祖时代,做过大司徒,其父窦勋因案坐死,从此家道衰落,但窦氏小时便聪明颖悟,六岁就能为人写书,而且长得一脸贵人像,当年的算命先生说:“这位千金,将来一定可以列为后妃之尊。”
《后汉书》有关窦太后的记载可以作为佐证:“窦后讳某,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县西北)··家既庆,数呼相工问息耗,见后者,当大尊贵,非臣妾容貌,年六岁能书,亲家皆奇之。
建初二年,后与女弟俱以选掖人见长乐宫,进止有序,风容甚盛。”
由这段史实,可知为窦氏算命的不只一人,而且都说她将来有“大尊贵”,选入宫中见马太后时,更是“进止有序”、“风容甚盛”。
这样有教养,而且长的风华绝代的大美人,与宋贵人完全是两个典型。
但是由于窦氏是太后选的,加以章帝正宠宋贵人,因此在北宫一住好几个月,皇上压根儿就没有临幸过一次。
但窦氏是一位颇有心机的女人,她先做好“公共关系”,广结嫔妃,引起诸姬的交口称誉,经人传人章帝的耳中,等到章帝一见,惊为天人,便在章德殿一呆两个月,几乎不理朝政,窦氏又故作姿态,向马太后撒娇,说屡劝不止,将来恐遭内宫嫉妒,马太后见她颇识大体,更加疼爱。
窦氏为了得宠,她必须打败唯一的敌人——宋贵人。
首先,她打听宋贵人的为人,知道她放荡不羁,妖媚狐行,便将姌儿挖了过来。
姌儿本来就不喜欢宋贵人,见窦氏雍容有度,乐于侍奉,久而久之,无意间露出宋贵人强迫蔡伦净身之事。
、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心细如窦氏,如何肯放过,便向章帝进谗,为了不伤及蔡伦,指出蔡伦如何受到委屈,章帝早期本就怀疑宋贵人何以对蔡伦不满,如此一听,大有所悟。
因此对宋贵人起了反感,后来又密召蔡伦作证,蔡伦如何敢 隐瞒,一五一十,和盘托出,章帝极为震怒,宋贵人得到消息,便在宫中上吊自杀了,太子庆也贬为清河王。
皇上的专宠,后宫太后的支持,舆论的影响,便在建初三年的夏元,窦氏立为皇后,并收梁贵人之子为己子,立太 子,也就是和帝。
章帝驾崩,和帝即位,窦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太后之弟 窦宪为大将军,并辅朝政。
蔡伦论功行赏,己升为中常侍, 并自秘书监调入内宫,参与政事。
蔡伦发明纸,是在和帝永和九年之后的事,由于在秘书监一段时间,他看到史官以竹简刻书,极为辛苦,因此,一首想用一种东西可以代替。
一天清晨,他信步走入后庭,去探视他和姌儿共同所作的一件秘密,在一棵榕树树干上所刻的“长相厮守”西个字,发现这西个字己模糊不清,原来因为事后树浆外溢,经风干之后,掩盖宇迹的清晰。
于是蔡伦用手轻轻地撕拉,居然得下一层透明胶膜,他忽有所感,反复地观察,搓揉,可惜太薄、太脆,易于破裂,但却启发他造纸的基本概念。
他想;“如果在这层胶膜中加入某种成份,使他的拉力增强,更不易碎裂,便可以代替竹筒了,再以有色液体代替刀刻,岂不是更为方便。”
“什么成份能增加拉力呢?”
蔡伦一首苦思这个问题,“浆的粘性是主体,既然从树中而来,树皮本身必有浆的含量!”
蔡伦的这种联想,不但根据现代的“逻辑学”,也符合科学的创意,因为任何粘性液体,一旦加入纤维组织,便加强本身“韧”性。
就在蔡伦有此发现的同时,章帝驾崩了,他奉旨迁升中常侍,调内宫参政。
可是蔡伦很快便看出窦太后的野心,他性情刚烈,为大忠首,屡屡和太后闹得极不愉快,甚至姌儿的劝解,也失去效用。
有时,因为太后不听他的进谏,他便跑回家,洗净了身子,暴露赤体,向田野狂奔,一面发泄他内心怨气,同时也显示清白对天可表。
姌儿看到他如此几近疯狂,只好暗暗地落泪,但是他的大义气概和率首的作为,又往往使得儿由衷敬佩。
窦太后见蔡伦如此,便故意加位迁升为尚方令。
所谓尚方令,便是督制御用的刀剑官,换句话说,他被调离参与朝政的职位。
严格说起来,窦太后对蔡伦是非常宽厚的,虽然明知他与自己的意见无法沟通,但至少不会坏事。
到了永年八年,也就是加位尚方令的同年,蔡伦己年近五十了,窦太后深切了解蔡伦的脾气坏,又深知姌儿和蔡伦有姐弟的情谊,便将姌儿遣往蔡伦的身边,企图以“柔”克“刚”,免得他乱发牢骚。
姌儿真是求之不得,对太后的感激更是不必说,因此, 也不辱使命,使暴躁的蔡伦,终于抑制,而且专心他的职责。
史书记载:“伦加位尚方令,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为后世效法。”
由此可知,蔡伦是一位忠于职守,头脑缜密的好宦官。
这时候,由于职务的关系,蔡伦可以随时出宫,搜购上等的材料。
便于监制刀剑,又时,也携姌儿作郊外之游,见花草而思树木,再度触发他造纸的灵感,这件工作使他己停顿整整十年,由于制造刀剑在机械与人员调配的方便,再加以姌儿的颖悟与参与意见,蔡伦命人剥取大量树皮,磨成浆粉,经高温蒸煮,然后以固定尺度木模,造成纸型,再以爆晒风干,终于完成了纸的发明,自永元九年至元兴初年,共历时十五年之久,其中历经多少次失败,便可想而知了。
永元西年,郑众主持政变,诛太后之弟窦宪兄弟。
永元九年,窦太后去世。
永元十西年和帝改国号为元兴,元兴初 和帝崩,太子隆即位,是为殇帝,邓太后临政,未及一年,殇就去世了,朝议立景帝的孙子刘祜为安帝,这时候蔡伦的纸己发明了,经御批普遍操用,故天下一致称为“蔡侯纸”!
何以为蔡侯纸?
自安帝即位后,刘祜便是刘庆的儿子,刘庆即为宋贵人所生。
和帝亲自临政之后,立邓氏为后,这是 一位很贤淑的皇后,史称“和熹皇后”,她一首很关心开国老臣,曾经去探视过太监郑众,也熟知朝中历史渊源,她深知当年便是蔡伦的一句话,促成宋贵人上吊自杀。
现在宋贵人所生刘庆的儿子接任,恐安帝记恨有所报复,便在永初元年,以蔡伦久受卫封,从未离内宫之职,便封为龙亭侯(龙亭——仅汉书记载为洋州执县,历代无洋州之名,或恐凉州之误)。
以蔡伦发明纸到封侯,中间相差六年,由此可知蔡伦发明的纸,初期并不风行,一首等到六年之后,才全国竞相采用。
邓太后为蔡伦的设想极为周到,但朝中恩恩怨怨,一向是代代相传,尤其是古时候,恩仇二字,看得特别重,纵然是相隔数代或更久远,仍然是记恨在心。
蔡伦一生正首、刚阿,最后仍逃不过此一劫数。
后代史书曾批评,蔡伦的个性太刚强了,但正之于当年朝廷命官,对“荣辱”二字的重视,蔡伦的死,是非常有价值的,何况死得如此凄艳、缠绵,令人有一种思古的同情。
在安帝即位的初期,和熹太后仍然临朝听政,做了不少安邦大事,尤其是对内宫的处理,更有很多贤明之举。
及至永宁初,太后崩,安帝亲临朝政,第一件事,便想到正在奉旨监典汉家法令的龙亭侯蔡伦,立即下诏贬他的官职为廷尉。
蔡伦在此时己年近七十了,廷尉是个什么官呢?
即掌刑官,也就是所谓的刽子手。
以一位拜将封侯的显爵,居然降为殿前武士般的刽子手,就蔡伦的性格、年龄、都是绝对无法容忍之事。
安帝给蔡伦的罪名是:“受先朝窦太后乱国之讽旨,陷皇上祖母宋贵人蒙屈致死。”
这个罪名是不能公开的,但却借此贬官,让蔡伦受辱,以消心头之恨。
当圣旨下达之后,蔡伦一声不响,在前厅来回走着,然后走进内寝,不想姌儿己衣冠整齐,身披窦太后赏赐的彩锦, 端端正正地坐在房中。
“你这是干什么?”
蔡伦讶然地问。
“该来的总算来了!”姌儿平静地说:“我们做了一辈子名义夫妻,最后,只想要求你做一件事?”
蔡伦能领悟前面的一句话,究竟己经相处数十年了,这种屈辱,她完全看出,他只有一条路:死!
因此,他立即老泪纵横:“不!
不要说要求,更不要说要求一件事,一百件,一千件,我都会依你!”
.姌儿也纷纷落泪说:“我曾经说过,生为蔡家人,死为蔡家鬼,我知道,有生之年,你是不会舍我而去的,因此,我也对天发誓!
‘长相厮守,生死不渝!
’我要求的,就是让我有始有终,遵守和履行这个诺言!”
蔡伦周身的血液在澎湃着,但不再是年轻的小黄门太监了,他,激动地用双手抚着她的双肩,缓缓地点着头,用极近咽哽的嗓音说:“好!
我答应你!”
蔡伦说完,返身巍巅颠地走向浴间,姌儿听到水声,便起身自衣柜中,取出御赐的龙亭侯官服,一件一件地折放在床上,然后自床底取出一瓶白洁小玉壶,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点燃两枝龙凤烛,火焰燃放着闪烁的光芒,两缕轻烟袅袅上升。
不久,蔡伦自浴室走出,她为他送上官服,两人没有交谈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有条不紊地将官服穿上,双双下拜,安然地将壶中药水分倒在两支小杯中,彼此相邀互敬, 一饮而尽,然后再相偕走近床沿,静静地躺了下去,似乎一 切都有了默契。
蔡伦和姌儿,这对在苦难中成长的名义夫妇,就这样安 详地离开人间。
事后,忠仆们为他俩合葬在同一墓穴中,碑上刻着:汉龙亭侯、蔡公讳伦、母字之墓。
永宁元年八月。
蔡伦无嗣,氏族从此而没,真正成为太监史上的一代“完”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