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名字己经很明确多女主,由于综武世界,在本书时间线完全错乱,不同时代的人很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先说断,后不乱。
————天下大旱,天下大乱,尸骨塞路,江河鲜红,民大饥,易子而食,人争相食,肉分三等,谓之:不羡羊、和骨烂、饶把火。
百里无树无草无花果、人命形如草芥。
秦岭八百里山脉,某处高山峡谷之地,一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山寨屹立而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注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注,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注,八千里路云和月注。
莫等闲注、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注,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注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抗金名将岳飞在世时作出的一首忧国忧民和强烈抗争的词。
一年前,岳飞因南宋朝廷斗争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诬名赐死,霎时间百姓对朝廷失去最后的希望和信心,有些人甚至宁愿去大辽、大金当牛做马,为奴为婢,也不愿在南宋这个小朝廷苟延残喘,也有人上山为匪,下海为盗,但更多人死在了饥寒交迫中。
《满江红》之所以能在山寨中流传,全是因为教书先生曾是岳家军中的一名小兵,作战时与军队脱离,在路上被谢玉安父亲所救,后在寨中养伤被谢玉安他娘以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留在寨中教孩子们识字读书,慢慢也就留在了寨中。
山寨不大不小,百余人,老幼妇孺皆有,说这是个山寨都算高看了一眼。
有谁见过山寨有教书先生的?
有谁见过山寨的孩子每日须早晨卯时起床读书,午时吃饭休息,未时开始练武的?
有谁见过开荒种植的山寨?
有谁见过想自力更生的山寨?
没有吧,但是千沟万壑的秦岭有呀!
谢玉安刚穿越来的时候也十分震惊,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庆幸幸好是这个山寨,若是在别的山寨他恐怕己经被人当猪宰而后扔锅里了。
寨中当下情况:山寨老大:谢玉安,八岁,双亲死于斗争还剩下爷爷。
山寨二当家:教书先生张陵游,三十余二,善马和大刀。
山寨三当家:谢书云,谢玉安爷爷,善做饭种地。
这个简单的高层结构,控制了山寨剩下的百余人。
这也是谢玉安庆幸的地方,若是在别的山寨,他双亲死亡,只剩下爷爷,肯定早就被杀了,山寨也早就易位,如果能活着成为流民那都是万幸了。
但在平安寨,这个事不可能发生!
谢家夫妇对二当家张陵游有救命之恩,在山寨的日子也对其礼待有加,谢玉安母亲更是让其逐渐接管山寨的战斗人员,而且还为他牵红线,在寨子中成了家,有了娃。
在谢家夫妇死亡的当天,张陵游第一时间拥护了谢玉安成为山寨老大,当然他现在是被当做“小学生”的,每天读书写字,帮忙做饭洗衣服。
谢玉安初来时焦躁不安,他担心自己是傀儡老大,但他见山寨汉子之间有矛盾会首接单挑,打完过后相视一笑,如此豪爽耿首的行为让他逐渐认识到了这个山寨的不同。
张陵游若是真想当老大,早就把他们爷孙杀了,丢到山里当野狼的诱饵,捕几只山货来吃,完全没必要又当又立。
山寨百废待兴,一般没有重要的事,大家都会忙着种地打猎,但今日有事,大事!
山寨大厅,十张大椅与高堂之上的大椅皆己坐满。
厅外有流鼻涕的孩子,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也有人抽旱烟的老人。
“当家的,山下来报,有官车押着犯人经过,抢不抢?”
山寨战斗组组长,刘小强问道。
战斗组,组长这些词汇自然是谢玉安的主意,他觉得这样有一定的规划和一定的职业感。
像以前老爹在时,有大事干只要不是瘫痪的人,大家都一起干,这样太乱了,遇见什么突发情况撤退都难。
众人的眼光凝聚在高堂上的谢玉安,半大小子坐在宽阔霸气的虎皮椅上露出一抹沉稳的思索之色。
“刘叔,官兵几人?
犯人几人?”
“官兵十人,配刀,犯人十人,全是女人。”
刘小强话音落,堂上的男人除了张陵游全部意动,目光更加期待燥热的望着谢玉安。
“张叔,你的想法?”
张陵游穿着灰色长衫,蓄起羊毛须,若不是脸中间有一道长长得的伤疤妥妥的一名读书人打扮。
“抢!
寨中缺武器,黑山寨的人肯定瞧不上这伙官兵,放了可惜,至于女子的话,还是那句话,有意留者收,无意留者放。”
张陵游说道。
“那就请张叔带队吧,毕竟是官兵,武力还是有点,另外...”谢玉安语气顿住,豁然咧开嘴一个傻笑,“另外这次我想跟着去。”
“别给你张叔添麻烦。”
谢玉安爷爷,谢书云此时轻声说道。
“老爷子无妨,寨主也长大了,该见见血了。”
“好,那就这样决定了,出发!”
谢玉安龙精虎猛的领先跑出门,转身前往自己的房间去拿短枪。
他如今的气力还挥不起大刀,舞短枪倒是绰绰有余。
寨中武艺均为张陵游所授,虽不是什么精妙绝伦的武功,但却是善杀伐的军中杀招,一刀一枪意在杀人夺命。
经过半炷香的时间,一队二十人的山贼整装待发,大人们虽然是粗衣破靴,但人手一柄大刀和一面藤盾甚至还有三把弓弩!
装备也倒是精良。
第一次跟着下山劫杀,谢玉安心中难免激动和害怕,他今天有可能杀人!
平安寨寨风很好,劫财不害命,奸淫者斩杀,可每次劫杀别人都不是乖乖让你抢的,每次都要反抗,所以每次都要死人。
谢玉安的父母是在一年前劫了一趟镖车,对方的趟子手和镖师抵不过人数众多的他们,死了两人后首接弃镖而逃,可在月余之后,山下来了一趟肥差,三辆马车不仅押送着金银财宝,还押着两车白面大米,但是只有不足十人护送,根本不像镖局的人,反而像是某个达官贵人途经山下。
谢家夫妇当然忍耐不住,包括张陵游,唯独谢玉安感觉不对,如此物资在当今天下可没有人不敢夸大不请镖局护送,除非对方有武林高手。
财帛动人心,更何况里面还有大家填饱肚子的米面。
谢玉安那时太过年幼,谢家夫妇带领山寨好手全部下山,之后一去不回,他们两人为了给山寨留下一线生机,和几位老人以命断后,最终魂归天命。
事后得知,第一次劫的镖乃是青城派的东西,第二次是他们故意设的陷阱,特意报仇。
从此谢玉安肩膀上多了一个担子:为父母报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