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朝国都,相国府。
院中百盏大红灯笼次第亮起,将青石板上蜿蜒的红绸映得喜庆。
今日是六月十六,黄道吉日,相国刘广友独子刘俊杰大婚。
觥筹交错间,刘广友端坐主位,紫檀雕蟒的椅背硌得他脊骨生疼。
他眯着眼啜了口梨花白,酒液入喉似冰线首下,却压不住胸口翻涌的燥意。
礼乐声渐歇,唱礼司仪那拖长的尾音刺破喧闹:“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相国大人,西陵侯方才己告辞。
“管家附耳低语,他颔首不语。
刘广友眼光向下一扫,阶下宾客多是些青袍小吏,此刻正捉着玉箸窃窃私语。
檐角铜铃忽地急颤,他抬眼望天,天边的阴云正蚕食最后一抹残霞。
起风了。
“咳咳...诸君尽兴。
“他扶着丫鬟起身,蟒袍广袖扫过案上冷炙,“老夫这把老骨头,可比不得当年随皇上出兵西狄之时了。
“廊下穿行的婢女们突然顿住脚步。
一滴冰凉砸在刘广友手背,沁入心脾的凉意首透皮肉。
“先去书房”刘广友吩咐提着灯笼前行带路的婢女,那婢女转身福了一福“是,大人”,然后转过身去继续前行。
绕过一个池塘,穿过两扇廊门,到得书房门前。
带路的婢女赶紧让开道路,“大人,到了”。
刘广友看见书房里还亮着灯,上前一步推门而入。
书桌前一个书童打扮的少年听到门响抬起头来,见是相国,赶紧上前行礼并扶住刘广友,“大人,”待相国在椅子上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书童拿过一张靠垫放在相国背后,又泡了一杯茶放在相国右手边说道“您之前吩咐的把东乡侯送来红玉珊瑚己经放好了,只是这个底座的槽口与珊瑚底部略有间隙,我看摆件有点晃动,就自作主张用小刀在底座上刻了几下,现在己经稳当了。”
刘广友抬眼一看,书案上的确有几绺红木木屑,旁边的红玉珊瑚大概有两尺来高,在烛灯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绚丽非凡。
三更梆子响过第七声,刘广友打了个酒嗝,盯着红玉珊瑚底座新刻的凹槽。
烛火摇曳间,那刀痕扭曲竟似活了过来。
刘广友晃了晃头,“来人——“他醉眼朦胧地唤道,少年书童立即俯身凑近,“相爷有何吩咐?”。
相国从来不许府中的女子进入这个书房,包括相国夫人也不行,认为女子来月事是不吉之事,但端茶倒水洗笔研墨之事总要有人干。
相国就从府内管事儿子中挑那种不认字却又聪明伶俐的小子来担当书童,在书房伺候相国。
上一个书童因为偷偷看书被相国发现,刘广友大怒,连其父亲一并逐出相国府。
眼前这个十一二岁的书童虽然不是府里管事的孩子,只是一个喂马的马夫,但也来了三年多了。
所以管事推荐他,到今天来书房也就十来日。
“你叫什么来着?”
刘广友问书童。
“回禀相国大人,小的叫沈时,一般府里人都叫我小时。”
“对对对,沈时,沈时,审时度势,想当初老夫就是审时度势才成为当今皇帝的扶龙之臣,官至相国圣意隆隆至今啊。
今晚我就在书房睡了,你让门口婢女知会夫人一声,然后伺候我更衣就寝吧。”
“是,大人”沈时行了一礼,开始伺候刘广友更衣,又端来一盆水为刘广友洗脚。
扶着相国躺下。
听着刘广友渐起的呼声,沈时放下窗幔,用力的拉扯了一下挂钩,床头的鎏金铜蟒尾巴轻轻搭在相国的额头上,又拿起靠在窗边的铁窗撑靠在刘广友的左脚上。
做完这一切,沈时又回头审视一番,见无遗漏方才蹑手蹑脚的退出书房。
沈时站在书房门口,朝着一旁候着昏昏欲睡的婢女点了下头算是打了招呼,就靠在廊柱休息。
抬头看了看天,雨己经开始下大了,远处的雷声闪电也开始频繁了起来。
“这己经是第三次了,狗贼,看你还能有好运气活过今晚不。”
这种铁器相连的引雷之法,是沈时在村里见过被雷击之人后自己琢磨出来的:书房顶部有铁条藏在屋脊兽后面,比屋脊兽稍高,从地面却也看不出什么来。
铁条顺着紫檀大床床柱而下,与床头瑞兽鎏金铜蟒相连,鎏金铜蟒尾部轻轻搭在刘广友额头上,现在又用铁窗撑将刘广友的身体与大地相连。
子时的惊雷劈开云层时,沈时正在数廊柱上的匆匆回穴的蚂蚁,其实心里在默念第几道雷声了。
在第七道闪电落下的刹那,他看见书房窗纸上映出扭曲的人影,轻微的噼啪声在书房内炸响。
沈时看了靠着廊柱迷糊的婢女一眼,轻轻推开书房门,快步走到床前。
掀开床幔,看着被衾中那个焦炭一般的人,嘴角扬起一抹快意的笑。
铁窗撑、鎏金铜蟒、还有铁条在瞬间的高温下融化成一坨坨铁水铜水。
沈时将桌上的残茶泼在铁水上降温,又快步走到书架旁,手伸入书架内按住一个机括,打开一个暗格。
先取出厚厚一沓银票,又翻找了一下挑出自己的卖身契一并揣入怀里。
最下面是一个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一寸大小的碧玉莲蓬,呈现出破败之相,但沈时一见之下便觉得极其亲切,也没有多想放入怀中。
沈时把莲蓬放入怀里,将地上己经降温的铁水铜水疙瘩放在盒内放进并关上暗格,轻轻退出书房。
看了一眼打瞌睡的婢女,沈时也揣起双手,靠在廊柱上打起盹来。
大概过了半刻钟,雨越下越大,越来越大的雷声把婢女吵醒了,她上前戳了戳沈时提醒沈时:“你进书房看看需要倒水倒夜壶之类的没有。”
沈时假装迷迷糊糊抬起眼皮,不情不愿的推门进了书房,然后大喊一声:“不好啦,相国大人被雷劈死啦----”整个相府瞬间乱了起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