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梦长歌:圣途之履序章:礼崩乐坏,儒道初萌在那西周末年,奴隶制的大厦摇摇欲坠,仿佛一场狂风便能将其彻底掀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拉开了春秋乱世的大幕,也开启了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漫长进程。
此时,生产工具迎来了革新,铁器农具与牛耕的出现,如同一股新生力量注入社会肌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旧有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却成了这股发展力量的枷锁,奴隶们不断起义、逃亡,使得奴隶主们不得不另寻出路。
在一些诸侯国中,奴隶主们驱使奴隶开垦私田,封建依附关系悄然滋生,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在这片古老大地上逐渐扎根。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制度,如一声惊雷,正式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崭露头角,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封建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
新兴地主阶级深知人民力量的强大,他们采用各种手段争取民心,扩大自身实力。
齐国的田氏历经近60年,依靠人民的支持,经过三次武装斗争,才终于扳倒旧奴隶主贵族势力,掌控了齐国政权;晋国的新兴地主阶级同样历经波折,最终形成了韩、赵、魏三个封建国家。
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官家垄断学业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诞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
孔子出身没落贵族,自幼便饱读诗书,对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与研究。
他生活的时代,周王朝衰败,礼崩乐坏,天下大乱。
目睹这一切的孔子,心中燃起了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认为,要想恢复社会的和谐安定,必须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秩序。
而立之年的孔子,开始聚众设教,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重,社会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他的思想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学派——儒家学派。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51岁的孔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