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那个偏远的山村里,生活就像一首简单而又沉重的歌谣。
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都伴随着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袅袅升起的炊烟。
而在这个宁静的小世界里,李大山的童年正悄然展开。
李大山的家,坐落在村子的一角,是一座简陋的土坯房。
房子虽然破旧,但却充满了家的温暖。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窗户,李大山就己经被母亲轻柔的呼唤声唤醒。
“大山,快起来,要上学去啦!”
母亲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期望。
李大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那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坐了起来。
他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但却被母亲洗得干干净净。
“知道啦,妈。”
他一边回应着,一边迅速穿上衣服,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简单地洗漱后,李大山走到厨房,拿起一块昨晚剩下的玉米饼,塞进书包里,这便是他在学校的午餐。
父亲此时己经在院子里整理农具,准备去田里劳作。
“山路不好走,你可得小心点。”
父亲停下手中的活儿,抬头看着李大山,眼中满是关切。
李大山点点头,“放心吧,爸,我走惯了。”
他的声音清脆而坚定,虽然年纪还小,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成熟。
说完,李大山背起那个破旧的书包,里面装着几本用旧报纸包着书皮的课本和那块玉米饼。
他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家门,踏上了那条通往学校的崎岖山路。
这五里的山路,对于李大山来说,是每天的必经之路。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是茂密的树林和陡峭的山坡。
春天,路边会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李大山会偶尔停下脚步,欣赏一下这短暂的美丽;夏天,烈日炎炎,山路仿佛被烤得发烫,李大山的额头挂满汗水,但他从不抱怨;秋天,落叶铺满了道路,他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滑倒;冬天,寒风刺骨,路面有时会结冰,他就更加小心,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一路上,李大山会经过几个小村落。
有时,他会遇到同样去上学的小伙伴,大家便结伴而行,有说有笑。
他们谈论着昨天老师讲的课,或者是放学后一起玩耍的计划。
李大山总是那个最活跃的,他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
“大山,你说咱们以后能走出这大山吗?”
一个小伙伴问道。
李大山抬起头,望着远方的山峦,坚定地说:“能!
只要咱们好好学习,一定能!”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李大山终于看到了学校的轮廓。
那是一座简陋的土坯房,周围用篱笆围了一个小院子。
学校虽然简陋,但在李大山的眼中,却是知识的殿堂。
他走进教室,放下书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教室里传来同学们的吵闹声,有的在谈论昨天的作业,有的在分享自己的趣事。
不一会儿,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同学们,开始上课。”
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李大山打开课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课。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黑板,手中的铅笔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
他深知,每一堂课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中午时分,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午餐。
李大山也从书包里拿出那块玉米饼,虽然己经有些凉了,但他吃得津津有味。
下午的课程结束后,李大山又沿着那条熟悉的山路回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回到家时,天己经快黑了。
母亲正在厨房里做饭,父亲还没有从田里回来。
李大山放下书包,帮母亲烧火、洗菜。
“大山,今天在学校学得怎么样?”
母亲问道。
“挺好的,妈,老师今天讲的我都听懂了。”
李大山笑着回答。
晚饭后,李大山在昏暗的油灯下完成作业。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大山在这条山路上留下了无数的脚印,也在求学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着。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才能走出这座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