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了发扬我国千年来,易经的神髓而作的,目的是希望后代子孙能以中国文化为荣,以身为炎黄子孙为傲,切不可数典忘祖,唯有真正的发扬固有文化,才可以让中国人领导二十一世纪,独领风骚。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不易也,事物之外象皆变,而其理不变也。
简易也,万法皆不同,然其神只有一也。
故易广大皆备,顺性命之理,通阴符,尽事物之情,而示吾人开物成务之道。
得此易道之神,则天下万事皆能化繁为简矣。
前贤失其义而只能传其言,后学者诵言而忘其味。
自秦以后,无传矣。
前有天官,姜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程颐、邵康节、刘伯温之用易,其用易之神,后学者瞠乎其后,而实无来者再传其神矣。
易中圣人之道有西: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
制器者,尚其象。
卜筮者,尚其占。
其间蕴含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
君子静则观象以悟其辞,动则观变以玩其占。
今世之人,大都得其辞,而未达其意,此著作以悟象之角度申其义,此其目的也。
祈与同道共勉之!易经一书,相传始于伏羲,成于文王。
为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累积日常 生活资料所得之经验。
称之为易,盖取其(易、变易、不易)。
因其简易,当为常人所了解;因其变易,当可用于事事,复因不易,当能垂教万世。
唯以书成年代久远,用语艰涩隐晦,不易了解,师徒口语相传,又失其微言大义,加以今人多不识此书,或竟视为算命工具,或首斥为迷信,殊为可惜。
人生于天地之间,秉天地之气而有形,受天地之养以为生。
未有能离于天地之间而生者。
自幼随明师习医,于吾国固有之(山、医、命、相、卜)诸术,无不精通,尤擅于易经,除熟读探究易经精义,更己将易经融入日常生活中,经由具体之实验,验证先哲思想之正确性。
故毕数十年之心力,上穷天道,下探地脉,中明人事,终底于成,而作“天纪”。
易者“易”也,何“难”之有?“天纪”一书,以易经为轴,以天文、地理及人间道为辅;发前人之所未发,言前人之所未言。
复道尽天、人、 地三才之关系,良以三才能分,能合;名异而实为一体也。
又岂天人合一之境所能比拟?
吾国易经博大精深,汉、唐以前,重象、数而轻辞,自宋以降,则重辞而轻象、 数。
倪师则并重之。
使“天纪”一书不仅成为集古代易经之大成,更有所发明。
例如,倪师之阳宅学,以九宫八卦图为内卦,居于其位之人为外卦;卦既成,则观该卦之象以断其人之吉凶祸福。
此实深合易之道也。
君子静以观象,退而演易,动则问卜,以果决行。
“天纪”一书实为智慧之结晶,若以卜筮之流者视之,吾不与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