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笑意满车间腊月廿八的暖阳透过军工厂的玻璃窗,将斑驳光影洒在满墙的“安全生产”标语上。
此起彼伏的问候声撞碎了冬日的寂静,整个厂区像是煮沸的火锅,蒸腾着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武装保卫科科长勇革裹着深绿色军大衣,胸前的工作牌在走动间轻轻摇晃。
他习惯性地将手搭在腰间的对讲机上,目光扫过车间每个角落,嘴角却始终挂着温和的笑意——这是在厂里待了十五年练出的本事,一眼扫过便能从笑容里读出故事。
刚踏入三车间,一抹鲜艳的红色便撞入眼帘。
五十多岁的老阿姨张桂兰正踮着脚挂灯笼,鬓角的白发被红头绳衬得发亮,藏青色工装裤下露出崭新的红布鞋,鞋面上还绣着金灿灿的牡丹。
勇革笑着迎上去:“张姨,今儿可是您本命年生日?
这红头绳扎得跟喜儿似的!”
老阿姨被逗得首乐,眼角的皱纹里都淌着蜜:“勇革你这眼睛哟,比X光还厉害!
儿子儿媳非要给我过整寿,昨儿连夜寄来的红绳布鞋,说本命年得讨个吉利!”
她抬脚晃了晃,布鞋踏在水泥地上发出轻快的声响,连走路的姿态都带着雀跃,“中午食堂加了红烧肉,我还偷偷藏了俩鸡蛋,晚上回家给小孙子露一手!”
车间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勇革捕捉到不同的情绪密码。
新来的学徒小王红着脸把姑娘往身后藏,姑娘发梢别着崭新的蝴蝶发卡,两人低头笑闹的模样,分明是好事将近;机修组的老孙头哼着梆子戏,腰间别着的保温桶散发着卤肉香气——准是为上大学回家的女儿准备的拿手菜;就连平日严肃的质检组长老赵,此刻也咧着嘴和工友分享照片,手机屏幕里小孙女穿着虎头袄,正抱着金元宝年画笑得灿烂。
“勇科长!
尝尝我刚炸的麻叶!”
食堂李师傅端着铁皮盆从拐角冒出来,油香混着芝麻味首往鼻子里钻。
勇革接过还烫手的点心,看着李师傅围裙上沾的面粉,打趣道:“李师傅这是要大显身手?”
“可不!
今儿食堂加了八个菜,肘子、烧鸡管够!”
李师傅笑得眼睛眯成缝,“特意多炸了些甜果子,让孩子们过年能揣兜里当零嘴!”
二楼的办公室里,科室领导们正排着队向厂长、书记拜年。
财务科的周姐举着账本,笑得比往年都开怀:“多亏厂里效益好,今年奖金翻了番!
我那口子说,等过了年就把老家的房子翻新!”
技术科的小陈戴着新配的眼镜,兴奋地比划着:“我设计的新模具通过验收了!
书记说要给我记功!”
走廊尽头,两位车间主任正凑在一起嘀咕。
勇革不用凑近就知道,他们准是在商量年后的生产计划——张主任攥着图纸的指节发白,却难掩眉梢的喜色;李主任时不时拍两下大腿,笑得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
这些年,他早己将厂区里的一颦一笑刻进骨子里,每个人的故事,都藏在嘴角的弧度、眼角的皱纹里。
夕阳西下,厂区的大喇叭里响起《难忘今宵》。
勇革站在厂门口,看着拎着年货、说笑着往家走的工人们。
有人怀里抱着厂里发的冻鱼,有人肩上扛着整箱水果糖,还有人推着自行车,后座绑着给老家寄的包裹。
晚风卷起张桂兰的红头绳,她回头冲勇革挥手,红布鞋在暮色里格外鲜亮。
这座承载着无数人青春的军工厂,在腊月的寒风里涌动着滚烫的温情。
勇革紧了紧军大衣,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十五年的光阴,他早己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张笑脸,都刻进了骨子里。
而那些藏在笑容里的故事,那些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便是这个特殊的腊月里,最动人的风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