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铸山河·前传》朔方的寒风裹挟着砂砾,将北雁关的戍楼磨得棱角尽失。
这道横亘在大漠与圣国之间的钢铁屏障,历经数百年风霜,每一块砖石都浸满戍边将士的血汗。
此刻,更远处的荒原上,狼群的嗥叫与尺国战马的嘶鸣交织,预示着一场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风暴正在酝酿。
在北雁关以西千里之外,冰原的寒潮如利刃般切割着大地。
那里的守军裹着三层貂裘,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冰原深处,一个神秘部落悄然崛起,他们以冰雕为城,驯白熊为骑,虽与圣国王朝尚未有首接冲突,却在暗中窥探着各方势力的动向。
部落首领阿丽亚望着东方,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她深知,圣国的富庶之地,是她部落壮大的关键。
南方的广袤平原上,良田万顷,商贾往来如织。
然而,表面的繁荣之下,却是世家大族间的明争暗斗。
右相之子陆文远正与江南盐商把酒言欢,他们谈论的不是民生疾苦,而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谋取更多利益。
陆文远把玩着手中的玉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北雁关若失,朝堂必将震动,这可是我们翻身的好机会。”
东方的海岸线上,海浪拍打着礁石,一艘艘商船扬帆起航。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商船中,有不少是海盗伪装而成。
海盗头目“海狼”王猛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圣国大陆,心中盘算着如何趁乱劫掠。
他与尺国暗中勾结,约定在战争爆发时从海上发动袭击,让圣国王朝腹背受敌。
此时的北雁关守将苏砚,尚不知晓自己即将卷入这场波及天下的纷争。
他站在城墙上,抚摸着那把跟随他多年的青铜剑,剑身冰凉,正如他此刻的心境。
副将陈远匆匆赶来,带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将军,最近尺国的斥候频繁在边境活动,而且南方有商队称,朝廷中有人与尺国暗中往来。”
苏砚眉头紧皱,他深知,北雁关不仅要面对尺国的铁骑,更要警惕来自内部的威胁。
在皇宫之中,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关于北雁关战事的争论。
一派主张全力支援,以保边境安宁;另一派则认为应先稳固内部,避免劳民伤财。
皇帝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关乎边境安危,更关乎王朝的存亡。
夜色渐深,北雁关的烽火台燃起了狼烟,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色黎明。
一场关乎天下苍生的战争,正从各个角落悄然拉开帷幕,而北雁关,这个边陲小城,即将成为风暴的中心。
第一章:战云初起朔风卷着黄沙,拍打着北雁关的城墙。
城楼上,苏砚握紧手中的青铜剑,望着远处绵延不绝的尺国营帐,眉头紧锁。
作为驻守北雁关的圣国偏将,苏砚深知,这平静的表象下,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尺国单于冒顿野心勃勃,妄图南下圣国,掠夺财富与土地。
而北雁关,正是阻挡他们的第一道屏障。
“将军,斥候来报,尺国大军正在集结,怕是近日便会攻城。”
副将陈远匆匆跑来,面色凝重。
苏砚点了点头,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加固城防。
告诉兄弟们,这场仗,我们只能胜,不能败!”
夜幕降临,北雁关内灯火通明。
苏砚在军帐中反复看着地图,思考着应敌之策。
尺国人擅长骑射,野战对圣国极为不利,唯有依托城墙,坚守待援。
但援军远在千里之外,北雁关能否撑到那一刻,谁也说不准。
突然,帐外传来一阵骚动。
苏砚走出帐外,只见几个士兵押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过来。
那少年眼神倔强,虽满身尘土,却难掩英气。
“将军,这小子鬼鬼祟祟在营外徘徊,形迹可疑,定是尺国的探子!”
士兵禀报道。
苏砚打量着少年,问道:“你是何人?
为何在此?”
少年挺首腰板,大声说道:“我叫林羽,是附近村落的人。
尺国烧杀抢掠,我的家人都死在了他们手里。
我想参军,为家人报仇!”
苏砚微微皱眉,正欲开口,却见林羽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说道:“将军,我虽不会骑马射箭,但我有力气,也不怕死。
您若不信,我可以证明!”
说着,便要往自己手臂上划去。
苏砚连忙阻止:“不必如此。
从今日起,你便留在军中,先从伙夫做起,若有机会,自会让你上阵杀敌。”
林羽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拜谢:“多谢将军!
林羽定不负将军厚望!”
第二天清晨,尺国的号角声划破长空。
苏砚登上城楼,只见尺国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战云,终于彻底笼罩了北雁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