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艾奇小说!手机版

艾奇小说 > 其它小说 > 钢铁脊梁歌曲

钢铁脊梁歌曲

留下一些文字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钢铁脊梁歌曲由网络作家“留下一些文字”所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铁柱刘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刘羿睁开眼睛的瞬刺眼的白光让他下意识地抬手遮耳边传来嘈杂的人还有哐当哐当的机械运转这声音他再熟悉不过——是钢厂里轧钢机的工作新来发什么呆呢?赵工等着看你的设计方案呢!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拍了拍他的肩刘羿愣住这张脸他再熟悉不过——分明是年轻时的父亲刘铁柱!但父亲今年已经六十二怎么可能...刘羿低头看自己的那是一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手...

主角:刘铁柱,刘羿   更新:2025-04-11 15:49:5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刘羿睁开眼睛的瞬间,刺眼的白光让他下意识地抬手遮挡。耳边传来嘈杂的人声,

还有"哐当哐当"的机械运转声,这声音他再熟悉不过——是钢厂里轧钢机的工作声。"喂,

新来的,发什么呆呢?赵工等着看你的设计方案呢!

"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刘羿愣住了,

这张脸他再熟悉不过——分明是年轻时的父亲刘铁柱!但父亲今年已经六十二岁,

怎么可能...刘羿低头看自己的手,那是一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手,

没有常年握方向盘磨出的老茧。他猛地站起身,环顾四周——这是八十年代初的钢厂车间,

墙上还刷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标语。"今天是...哪年哪月?

"刘羿声音发颤。"1980年5月12日啊,你小子睡糊涂了?

"年轻的"父亲"笑着摇头,"快走吧,赵工最讨厌人迟到。"刘羿跟着"父亲"穿过车间,

大脑飞速运转。他记得自己明明是在2023年开车去参加父亲退休仪式的路上,

一辆卡车迎面撞来...然后他就到了这里。1980年,父亲20岁,

正是钢铁学院毕业分配到钢厂实习的时候。"等等,

铁柱..."刘羿下意识喊出父亲的小名。刘铁柱猛地回头,

眼神警惕:"你怎么知道我的小名?除了我娘,没人这么叫我。"刘羿深吸一口气,

决定赌一把:"你左屁股上有块胎记,形状像把锤子;你十岁那年偷吃生产队的西瓜,

被狗追得掉进粪坑;你第一次炼钢时...""停!"刘铁柱脸色煞白,

一把将刘羿拉到角落,"你是谁?这些事不可能有人知道!""我是你儿子...或者说,

我将是你儿子。"刘羿苦笑,"我知道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但我确实是从2023年重生回来的。"刘铁柱盯着刘羿看了足足一分钟,

突然伸手捏了捏他的脸:"有温度,不是鬼。"他又掐了自己一把,"疼,不是做梦。

"最后他压低声音:"如果你真是我儿子,告诉我,你娘叫什么名字?""我妈叫王秀兰,

你们会在1985年经人介绍认识,1987年结婚,1988年有了我。

"刘羿一口气说完,"爸...现在信我了吗?"刘铁柱的表情从震惊到困惑,

最后变成了某种复杂的释然。他重重拍了拍刘羿的肩膀:"走,先去见赵工,晚上我们详谈。

"钢铁厂总工程师办公室,赵建国正在翻阅一沓设计图纸。

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头发花白,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刀。"你就是新来的实习生刘奕?

"赵建国抬头打量刘羿,"铁柱说你有些特别的想法?"刘羿这才知道,在这个时空里,

他的名字变成了"刘奕",与父亲同音不同字。他定了定神:"赵工,

我认为我们厂的炼钢工艺需要改进。现在用的是平炉炼钢法,效率太低,能耗太高。

"赵建国挑眉:"哦?那你有什么高见?""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刘羿脱口而出,

"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炼一炉钢只需四十分钟,而平炉需要六到八小时。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刘铁柱紧张地看着赵建国,生怕这位严厉的总工发火。

但出乎意料的是,赵建国慢慢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年轻人,

你知道引进新技术需要多少外汇吗?知道需要多少审批手续吗?"赵建国叹了口气,

"国家现在百废待兴,哪有那么多资源...""但如果不革新,我们永远赶不上发达国家。

"刘羿坚定地说,"日本现在年产钢一亿吨,我们才三千万吨。赵工,

我们可以先在小转炉上试验,不需要一步到位。"赵建国沉思良久,

突然问:"你怎么会懂这些?学校没教过氧气顶吹技术。

"刘羿早有准备:"我自学了很多外文资料。赵工,给我和铁柱一个机会,

我们可以在3号实验炉做小规模试验。"离开办公室后,刘铁柱一把拉住刘羿:"你疯了吗?

我们连转炉图纸都没见过!""但我见过。"刘羿微笑,"2023年,

你是全国知名的钢铁专家,家里书架上全是这方面的专业书籍。我从小耳濡目染,

记得很多关键参数。"当天晚上,在钢厂宿舍昏暗的灯光下,

刘羿向年轻的父亲讲述了未来四十年的故事——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钢铁行业的大发展,

以及...父亲一生的遗憾。"你最大的心结是九十年代那场事故。"刘羿轻声说,

"当时你坚持推广连铸技术,但因为设备老化,钢水泄漏,造成三人重伤。

虽然那不是你的责任,

但你一直自责..."刘铁柱的手微微发抖:"所以...你是来阻止那场事故的?

""不仅如此。"刘羿目光炯炯,"我想帮你...帮我们的钢铁工业少走弯路。爸,

现在是1980年,我们有机会改变一切。"接下来的日子,刘羿和刘铁柱白天在钢厂实习,

晚上则躲在宿舍绘制转炉设计图。刘羿凭借记忆还原了未来成熟的氧气顶吹转炉结构,

而刘铁柱则运用扎实的冶金知识完善细节。"这个氧枪角度不对。"刘铁柱指着图纸某处,

"按照流体力学,应该再倾斜5度。"刘羿惊讶地看着父亲:"你说得对!

后来确实发现原始设计有这个缺陷。"两人相视一笑,那种跨越时空的默契让刘羿心头一热。

然而,他们的计划很快遇到阻力。

钢厂党委书记老周在技术讨论会上直接泼了冷水:"什么洋技术!毛主席说过,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现有的平炉用了几十年,有什么不好?""周书记,"刘羿不卑不亢,

"去年我们厂每吨钢耗能1.3吨标准煤,日本只要0.6吨。这不是崇洋媚外,

而是学习先进经验为国家节约资源。""小刘同志,"老周敲着桌子,"你这种思想很危险!

现在改革开放刚开始,各种错误思潮都在冒头,我们要警惕啊!"会议不欢而散。回到宿舍,

刘铁柱沮丧地坐在床边:"算了吧,没有领导支持,我们什么都做不成。

"刘羿却笑了:"爸,你忘了吗?这可是你教我的——'只要思想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1995年你在技术攻关时说的。"刘铁柱愣住了,

随后摇头苦笑:"你小子...用我未来的话教训现在的我?""赵工其实是支持的,

只是碍于老周不好明说。"刘羿分析道,"我们可以先斩后奏,在夜班时偷偷试验。

只要出了成果,谁也不能否定。"三天后的深夜,钢厂3号实验炉前,

刘羿、刘铁柱和两位信任他们的工人正在做最后准备。

简陋的氧气供应系统是从医院报废设备上拆下来的,控制系统用的是机械仪表,

整个装置看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的蒸汽朋克道具。"准备好了吗?"刘铁柱声音有些发抖。

刘羿检查了一遍氧枪位置:"开始吧。"第一炉试验惨败。氧枪角度偏差导致钢水喷溅,

险些造成事故。两位工人吓得脸色发白:"这太危险了!我们要报告领导!

"刘铁柱急忙拦住他们:"张师傅,李师傅,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这次我们调整参数...""不行!"张师傅坚决摇头,"出了事谁负责?""我负责。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赵建国不知何时站在了车间门口,他走过来检查了设备,

"氧枪角度不对,控制系统也太简陋。但...思路是对的。"所有人都呆住了。

赵建国卷起袖子:"今晚我值班,什么都不知道。你们继续试验,但必须保证安全。

"第二次试验,刘羿亲自操作氧枪。当高压氧气吹入铁水,

剧烈的氧化反应让整个炉体微微震动。二十分钟后,

第一炉试验钢水出炉——质量比平炉钢更好,耗时却只有四分之一。

"成功了..."刘铁柱看着化验报告,双手颤抖。

赵建国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明天我向部里打报告,申请正式立项研究。

你们两个小子..."他摇摇头,"真是胆大包天。"消息很快传遍全厂。

老周在干部会议上大发雷霆:"无组织无纪律!必须严肃处理!

"但厂长钱卫国一锤定音:"老周啊,现在中央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小平同志说,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既然试验成功了,我看应该支持年轻人嘛!

"1980年秋天,在刘羿和刘铁柱的推动下,

红星钢铁厂正式成立了氧气顶吹转炉技术攻关小组。

刘羿将记忆中未来的技术一点点"翻译"成八十年代能够实现的方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冀ICP备2023031431号-16